5. 感情基調:深沉而悲痛。
4. 總結作者的表達方法:象征。①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②用來象征某種特別意義的具體事物。如《白楊禮贊》、《小桔燈》。
3. 表達的效果:給人貧困、落后的感覺。
2. 作者修飾每個意象所用的定語:破舊、熏黑、干癟、失修、淤灘上的
1. 本節出現的意象: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
2. 本課教學的難點在于朦朧詩的寫作特點。
【課型】講讀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朦朧詩的定義:所謂朦朧詩,實際上是指成長于“文革”時期,備受生活的冷落與嘲弄的青年詩人創作的詩歌。他們多強調主體的真實,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蘊含著傷感情調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島、舒婷、顧城。
朦朧詩的特點:㈠、構思上,強調內在思維。
㈡、表現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將生活扭曲變形,借以表現詩人“心濾”的現實。
一、 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舒婷:我國當代著名的女詩人,初中畢業以后曾去福建插隊,后回城當工人。這首詩發表于1979年7月,據說成詩卻早于
㈠自讀第一小節,體會本節詩出現的事物所表達的感情。。
㈡挑選學生朗讀詩歌。
㈢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并把握作品第一小節的感情及朗讀方法。
1.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于對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的方法;
2. 學習詩歌的欣賞技巧之一:朗讀。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了解中國新詩朦朧詩的特點;
4、本板塊被稱為“頌歌的變奏”,鑒賞了這四首詩,你如何理解“變奏”?
(一)情感的變奏。一般的頌歌,大都熱情洋溢地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表現詩人對祖國美好的贊美。這四首雖然表現的仍然是愛國主義情感,但不再是“圣歌”式贊頌,而是反思,透露出深深的悲劇感與憂患意識,是對苦難中的祖國的深沉之愛。
(二)意象的變奏。一般的頌歌,多采用一些境界闊大、美好、崇高,色調明朗的意象;而這幾首詩不一樣,如《發現》,雖直抒胸臆,也選用了一些意象:噩夢、恐怖、噩夢掛在懸崖上;《祖國土》中,選用意境,意象、襯托了“套鞋上的污泥”、“牙齒間的沙礫”、“多余的、哪兒都用不著的灰塵”等渺小的被人忽視的意象,這些意象描繪和象征了祖國的貧困與悲哀,突出災難中的祖國的現實面貌,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拳拳之心。
這種“變奏”的情感更能表現祖國之愛的崇高、深切。對詩人來說,他們的創作自由是與責任聯系在一起的,詩人的寫作并不是一種僅僅與自身有關的個人行為,他還肩負著對民族的命運、人類的前景思考的道義責任。而艾青、聞一多、阿赫瑪托娃等正是這樣的富有使命感的偉大的民族詩人。所以,學習了這組詩,我們應該認識到人與祖國關系的豐富性,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今天,祖國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在這片土地上,依然有愚昧與落后,貧窮與野蠻,中華民族的復興依然困難重重。而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意味著拋棄與背叛,她依然是我們親愛的祖國。
五、寫作特點:
⑴ 物質感、具象感和音樂性。
⑵ 欲揚先抑。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欲揚先抑,要表達的是對祖國土地的親切和熱愛之情,卻先說對它的不珍惜,不重視,把它看得很普通,很平常,甚至“哪兒都用不著的灰塵”,“但”一轉,表現了我們對它的親切和熱愛。
⑶ 平實中見真摯。
用樸素的詩句,平常的比喻,表現一種看似平常,實際很典型的感受,表現出詩人對生活敏銳的感受能力。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教案
【教學目的和任務】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