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請同學們再看一遍5、6兩段,說說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議論的?
……
正反對比。
2.好,請同學們找出兩段文字中運用對比的內容。
……
(1)把大閹亂政時五人的表現同縉紳的所作所為比較。
原句: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2)把五人的慷慨赴死同高爵顯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較。
原句: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3)假設五人不死于義盡其天年而毫無意義,同他們現在所受的敬仰比較
原句: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教師小結:
找得好,加上課文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進行比較。通過這樣正反對比,突出了五義士犧牲的光榮,使讀者領會到五人“激于義而死”的意義是多么重大!也更加熱烈地頌揚了五人“激于義而死”的獻身精神。
四.小結:
本文以明確的立場,愛憎分明的感情,記敘了五人與閹黨斗爭的經歷,高度評價了五位義士在反閹黨的斗爭中堅持正義的精神,得出“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的大道理。文章敘議結合,反復對比,使五人之義躍然紙上,展現了他們慷慨死義的壯烈事跡。
五.作業
本教案由語文網中網輯錄 www.laomu.cn 教案頻道歡迎瀏覽各版本教案
品質?教案
【教學目標】
2.先請四位同學來翻譯一下,要求能脫離翻譯本。
(1)五 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 逮, 激于義 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 之
(這) 五個人 是 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的時候 被正義激發而死于這件事的。到現在,吳郡中的
賢 士大夫 請于當道 即 除 魏閹 廢祠之址 以 葬 之; 且 立 石
賢明的士大夫向執政的人請示后,立即清理魏忠賢被廢祠堂的地址來安葬他們的遺體 ;并且樹立石碑
于 其 墓 之 門, 以 旌 其 所為。嗚呼,亦 盛 矣哉!
在他們的墳墓之門前,用來表揚他們的行為。唉, 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注意的詞語:
蓋:發語詞 當:在……的時候 之,取獨 而:連詞,表結果 焉:兼詞,于之,在這件事
注意的句子:
五人者,蓋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判斷句:……者,……者也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被動句:于,被,表示被動
小結:這段交待為五人建墓立碑的經過和目的。
(2)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 墓 而 葬 焉,其為時止 十有一月 爾。 夫十有一月 之中,
這五人的死,距離現在修墓來埋葬他們, 那時間只有十一個月罷了。 這十一個月之中,
凡 富貴 之子, 慷慨 得志 之徒, 其 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 足 道 者,
所有富貴人家的人,意氣昂揚躊躇滿志這類人,他們因為生病而死,死而埋沒不值得去說的人,
亦 已 眾矣, 況 草野之無 聞 者 歟? 獨 五人之 ??, 何 也?
也已經太多了,何況鄉間的沒有聲名的人呢?唯獨這五人能名聲顯赫,為人掛念,這是為什么呢?
注意的詞語:
墓:名作動,筑墓 而:表順承 止:通“只” 有:通“又” 徒:這類人 疾病:名作動,生病 不足道:不值得稱道 之:①結構助詞,的②取獨 ??:通“皎皎”,這里指名聲顯要,被人記掛
小結:運用對比,贊頌五人的壯舉。
(3)予猶記周公之被逮, 在丙寅 三月之望。 吾社之 行 為 士 先 者,
我還記得周公被戴捕,在丙寅年
為之聲 義, 斂 貲財以 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 緹 騎 按 劍而前, 問:“誰為
替他聲張正義,募集錢財來為他送行,哭聲震動天地。穿紅衣服的衛士手握寶劍向前,問:“誰為他們
哀 者? ” 眾不能堪,? 而仆之。 是時以大中丞 撫 吳 者為魏之
哭泣?” 大家不能忍受,笞打并打倒他們在地。這時以大中丞身份擔任吳郡巡撫的人是魏忠賢的
私人毛一鷺,公之 逮 所由 使 也。吳之民 方 痛心 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 則
死黨毛一鷺,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蘇州百姓正痛恨這件事,于是趁他大聲呵叱的時候,就
噪 而相逐。 中丞 匿于 溷藩 以免。 既而 以 吳民之 亂 請于朝, 按
呼叫著追趕他。毛一鷺藏匿在廁所里才逃脫 不久(他)用蘇州百姓暴亂的罪名向朝庭請示,追究這事
誅 五人, 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 即 今之?然在墓者也。
斬了這五人,這五人是: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就是現在并葬在墳墓里的人。
注意詞語:
之:①取獨②結構助詞,的③代詞,代周順昌 望:農歷每月十五日
行為士先者:品行是讀書人榜樣的人 聲義:伸張正義,聲,名作動,聲援,聲張
貲:通“資”,錢財 而:表修飾 哀:同情,這里引申為哭泣
?:鞭打,笞打 仆:使動,使……倒下 撫:動詞,作……的巡撫
使:主使 痛心:痛恨于心 溷藩:廁所
按:①握著②追究 以:①來,表目的②以……的身份③地,表修飾④以……罪名
注意語句:
誰為哀者:誰為他們哭泣,省略句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判斷句
即今之?然在墓者也: 判斷句
請于朝:于朝請,向朝廷請示,倒裝句
小結:這段文字記敘了蘇州暴動的起因和經過。
(4)然 五人 之當刑 也, 意氣揚揚,呼 中丞之名 而詈之,談笑以死;
然而,(這)五(個)人受斬刑的時候,神情昂然,喊著中丞的名字而罵他,談笑著死去。
斷頭 置 城上,顏色 不少 變。 有 賢 士大夫 發 五十金, 買五人之頭
(被)砍下的首級放在城上,臉色沒有一點改變。有賢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兩銀子,買了五人的首級而 函之, 卒 與 尸 合。 故 今 之墓中, 全乎為五人也。
用匣子盛好它,終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現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個)人。
注意的詞語:
當:接受 詈:罵 以:地,表修飾 顏色:臉色(古今意) 少:稍微
五十金:五十兩銀子 函:盒子,這里用作動詞,用盒子裝 卒:終于,最后
全:完完全全
小結:這一自然段追敘五人犧牲的壯烈情景,突出他們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氣慨。
1.大家思考:作者在敘述描寫時是圍繞他們的哪一點來寫的?
……
堅持正義。
2.好的,可以用課文的那句話來歸納?
……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3.好的,接下來大家看看,文中那些內容來寫“激于義”的。
……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資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
眾不能堪,?而仆之。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而函之,卒與尸合。
4.說得好,下面思考:蘇州暴動形式復雜,聲勢浩大,為什么作者僅僅抓住“激于義”來寫?
……
因為作者接下來要贊揚五人的這種堅持正義的精神,進而闡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看起來文章的選擇真是根據中心的表達需要來確定的。作者這樣取舍,原來是為下文的議論在作鋪墊。
四.作業
翻譯課文5―7段。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翻譯5―7段,繼續進行文言學習,理解正反對比論述的作用。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五人與閹黨斗爭的經過,感受了他們“激于義”的精神,明白了根據中心選擇材料的寫法。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作者議論的方法。
……
好,今天我們也要像昨天一樣能脫離翻譯本進行翻譯。
1.嗟夫! 大閹之亂, 縉紳而能 不易 其 志者, 四海之大,
唉!在魏閹亂政的時候,當官而能夠不改變自己的志節的,(在)全國(這樣)的廣大地域,
有幾 人 歟?而 五人 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
有幾(個)人呢?而(這)五(個)人生在民間,平時沒有受到過詩書的教誨,卻能為大義所激勵,
蹈 死 不顧, 亦 曷故哉? 且 矯詔 紛出,
踏上死地而不反顧,(這)又(是)什么緣故呢?況且(當時)假傳的圣旨紛紛發出,
鉤黨之捕 遍于天下,卒 以 吾郡 之發憤一擊, 不敢復
對有牽連的(東林)黨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終于因為我們蘇州(人民)的發憤一擊,(閹黨就)不敢再
有 株治; 大閹亦 逡巡 畏義, 非常之謀 難于 猝 發, 待
有牽連治罪(的暴行了);魏閹也猶疑不決,畏懼正義,篡位的陰謀難以立刻發動,(后來)等到
圣人之出 而投繯 道路: 不可謂 非 五人 之力也!
當今皇帝即位,(魏閹)就吊死(在)路上,(這)不能說不是(這)五(個)人的功勞呀!
注意詞語:
亂:亂政 易:改變 歟:句末語氣詞,呢 編伍之間:指代民間
聞……之訓:接受……的教導 素:平素,平時 以:因為
非常之謀:這里指篡位的陰謀 猝發:馬上發動 出:這里指即位
注意句式:
激昂大義:被正義激勵,倒裝句,被動句
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省略句,(魏忠賢)(于)
小結:這段文字贊揚了五人堅持正義的精神,評價了他們的歷史功績。
2.由是觀之, 則今 之 高爵顯位, 一旦 抵罪, 或 脫身以逃,
由此看來,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顯赫的高官,一旦犯罪應受懲治(時),有的脫身逃跑,
不能 容于遠近,而又有 剪發 杜門、 佯 狂 不知 所之 者。
不能被遠近的人收留;又有(的人)剪發為僧,閉門不出,或假裝瘋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其 辱 人 賤 行, 視 五人 之 死, 輕重固何如哉?是以
他們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為,比起(這)五(個)人的死來,(意義)輕重到底怎樣呢?因此
蓼洲周公忠義 暴于朝廷, 贈謚 美顯, 榮于身后; 而 五人 亦得以
周公墓洲忠義顯露在朝廷,贈賜謚號使名聲榮耀,在死后(非常)榮耀;而(這)五(個)人也得以
加 其 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 無有不過
修建他們的墳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們的姓名,凡四方的士人經過(五人墓時)沒有一個不
而拜且 泣 者,斯固 百世 之遇 也!不然, 令 五人者 保
跪拜而且流淚的人,這真(是)千載(難得)的機會呀!不這樣(的話),假令(這)五(個)人保全
其 首領以 老于戶牖之下,則 盡 其 天年, 人 皆得以 隸使之,
他們的頭顱而老死在家里,那么,(雖然)享盡他們的天年,但人人都可以把他們當做仆役來使喚,
安 能 屈豪杰之流, 扼腕墓道, 發其
怎么能夠使英雄豪杰們拜倒(墓前),在(他們的)墓道上緊握手腕表示非常憤慨,抒發他們
志士 之悲 哉!故 予與同社
作為有志之士的悲嘆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這(座)墳墓空有那(塊)石碑,就替它
記, 亦 以 明 死生之大, 匹夫之 有 重于社稷也。
寫了這(篇)碑記,也借以說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平民(一死)也有比國家(興亡)重大的啊。
賢 士大夫者: ?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前面提到的)賢明的士大夫:(是)?卿吳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姚公孟長。
注意詞語:
杜門:閉門不出 佯狂:假裝瘋狂 所之:逃到什么地方,之,逃
辱人賤行:不知羞恥的人格,卑賤的品行 視:比
固:①到底,加強反問②真的,加強感嘆 暴:通“曝”,顯示 土封:墳墓
美顯:使名聲榮耀。美,使……美;顯,名聲 斯:這
百世之遇:千載難得的機遇 首領:頭顱(古今意)
戶牖:代家。戶,門;牖,窗 盡:動詞,享盡
隸使之:像使喚奴隸一樣使喚他們。隸,名詞作狀語,像奴隸一樣
屈:使動用法,使……屈身拜倒 之流:這些人 哀:惋惜
徒:白白,空 為之記:為它寫了這篇墓碑記。記,動詞,作記
明:形容詞作動詞,說明,闡明 匹夫:平民 社稷:國家
于:①在,到②比
注意句子:
容于遠近:于遠近容,倒裝(榮于身后、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斷句
1.下面我們再聽一邊課文錄音1―4段,感悟他們的這種殺身成仁的精神。
……
第5自然段的開頭“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敘事已終結,由此轉入大段議論。
第6自然段的開頭“由是觀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議論并進一步展開
教師總結:從這里看出,這篇文章敘事議論有機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至第四段)主要是記敘,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結尾)主要是議論。但在記敘中又夾著議論,在議論中又夾著記敘。敘議結合,是文章的優點。
七.時代背景:
明王朝為維護其反動統治,設立了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務統治。這些機構的組織者,大多是皇上寵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達七年之久,黨羽遍布天下。
應天巡撫周起元得罪于魏閹而被免職。已削職鄉居的周順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當眾辱罵魏閹,魏因此懷恨在心。天啟四年,魏閹借機指使死黨蘇州巡撫毛一鷺加罪周順昌并逮捕了周順昌。這一行為激起了蘇州人民極大憤慨,于是趁毛一鷺等人逮捕周順昌之機,群起反抗。他們毀官府,殺緹騎,毛一鷺躲進廁所才免一?死。這次斗爭被鎮壓后,朝庭在蘇州大肆捕人,顏佩韋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義。一年以后魏閹被皇帝貶往鳳陽看陵,魏忠賢于途中畏罪自殺。周順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賢生祠一夜被搗毀。蘇州鄉紳吳默等人收葬顏佩韋等五人尸體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八.作業布置。
翻譯課文1―4段。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翻譯1-4段,掌握“之”“于”“而”“以”等虛詞、“激”“止”“聞”等實詞、倒裝,判斷,通假古今意等語法現象。理解根據中心選擇材料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基本梳理了文章的內容,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歸納一下:
……
本文是一篇墓碑記,文章通過記敘五人與閹黨斗爭并最后獻身的經過,贊揚了五人堅持正義,視死如歸,英勇不屈的精神,闡述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
5、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贊揚五人的精神的?
……
教師歸納:這是一篇墓碑記,這種文體通常記述死者的姓氏、籍貫、出身、經歷等情況的,但這篇墓碑記卻打破這種寫法,他通過敘寫蘇州五位義士反抗閹黨的經歷,贊揚了五人仗義抗暴,不怕犧牲、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肯定了他們斗爭的重要意義,進而闡述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六.在課文中找出能轉換行文角度的過渡句
……
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嗚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結住敘事以引起議論。
第2自然段的最后“獨五人之激繳,何也?”一句設問引起敘事。
第3自然段的開頭“予猶記……”,其作用領起敘事。
4、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僅僅在寫他們的斗爭經歷么?
2、他們是因為什么而與閹黨斗爭的?
提示:1、五人是那些人?他們都是怎樣的人?哪里人?
2.運用注釋,系統了解有關歷史背景,并由此領會五人犧牲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安排】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板書:五人墓碑記 張溥(pú)
二.作者介紹:
張溥,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社會活動家。自幼刻苦自勵,勤奮好學,每次讀書一定要先親手抄一遍,抄后讀過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讀、再焚,至七次始罷。崇禎四年進士,曾集郡中文士,結復社評議時政,為權貴所惡,后以黨禍而死。著有《七錄齋集》等。
注意下面的讀音
蓼li?o洲 閹yān(指太監,文中逆閹、大閹專指魏忠賢) 旌jīng(表揚)
湮yān(埋沒) ?jiǎo?(通“皎皎”,名聲顯赫的意思) 斂貲zī(同“資”,錢財)
緹騎tíjì(橘紅色的士兵,這里專指明代錦衣衛) ?chì(笞打,鞭打)
溷藩hùnfān(廁所) ?lěi 曷hé(同“何”)
逡巡qūnxún(欲進不進,遲疑不決的樣子) 繯huán(繩索,套索)
暴pù(同“曝”,顯露) 謚shì(死后追封的稱號)
戶牖yǒu(窗洞,這里指代家忠) 詈lì(罵) ?ji?ng(光、明亮)
四.學生再讀一遍課文
五.說說從課文中讀到了什么。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