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開始。以“農村發展與改革開放三十年”為主題,某校高三(1)班學生展開綜合探究活動,現在請你參與其中。
情景2:第二組同學,了解了我國農村經濟組織形式演變的歷程:20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突破個體農戶經營的局限,先后實行了農業合作化和人民公社體制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78年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組織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農村家庭承包經營也表現出一些不足,一種農民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
(2)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分析材料中我國對農村經濟組織形式的探索歷程。
(2)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性質,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2分)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20世紀五十年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2分)③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我國農村經濟組織形式演變的歷程說明了這一點。(2分)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我國農村經濟組織形式都是中國農民創造的。(2分)(其他說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上述材料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哪些哲學道理。
(2)關鍵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發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創新的觀點,堅持兩點論。
(1)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我國政府為什么要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34、2009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深化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
16.江蘇省泰州中學2009屆高三政治月考試題
![]() |
請你參與高三(1)班同學的下列探究活動:
⑴結合材料,請從唯物論角度,分析某市空氣質量不斷改善的原因。(9分)
①某市政府堅持從本市空氣污染的實際出發,針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作出啟動“綠色某市工程”的正確決策;②某市政府發揮了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的促進作用,啟動“綠色南京工程”,采取相關措施,實現了藍天目標,空氣質量轉好;③某市政府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綠色某市工程”中遵循了生態規律,使某市空氣質量不斷改善。
材料一:在某市環保部門,第一小組同學了解到:進入21世紀,某市經濟快速發展,但空氣污染也日趨嚴重,“藍天不藍”。其主要原因有:機動車大量增多,尾氣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設工程眾多,工地揚塵嚴重;企業生產擴大,燃煤廢氣排放加劇,等等。
材料二:在某市政府辦公廳,第二小組同學了解到:針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自2002年,某市政府作出決策,啟動“綠色某市工程”。5年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機動車尾氣凈化處理,嚴格新輕型機動車準入制度,實施綠色公交;加強工地環境管理,實行封閉施工,控制地面揚塵;嚴格控制燃煤廢氣排放,推廣燃煤鍋爐燃燒自動控制技術,提高燃燒效率等。
材料三:第三組同學根據網上搜索的資料,匯集整理了如下圖表:
37.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這是黨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圍繞“生態文明”,某校高三(1)班就某市空氣質量問題進行探究活動。
17.江蘇省揚州中學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2月份考試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