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歸納文中的多義詞的含義。
第二課時
1.背誦課文第一、二兩小節。
5.教師示范背誦第一節,指導背誦方法
點撥、誘導:找出重點句,劃分小層,理出思路,注意層與層之間的聯系,注意關鍵詞和句子的異同,可同桌互相提示背誦。
4.學生對照板書,試背課文第1.2節
3.理清思路結構(在學生討論、明確段意的基礎上,教師板書)
2.學生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第1段第1句要把梁惠王“自詡”的口氣讀出來。末尾“何也”要讀得稍重一些,疑問語氣加強。
第2段孟子設喻一段朗讀時慢一些,語氣應平緩。
第三部分排比,對偶句較多,要讀出孟子散文的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的特點。要把反問句的反問語氣讀出來。
1.提名5名同學分節朗讀課文,檢查糾正讀音、斷句。
4.引導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把握全文大意
討論交流后,點撥:《寡人之于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
從具體段落來看,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梁惠王為自己“盡心于國”,而“民不加多”提出疑問。
第二部分(“孟子對曰”至“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依據梁惠王有通過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幫助他認識到在政治上與鄰國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災的好事而已,本質上并沒有區別,使文章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據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戰
3.教師范讀課文(或播放朗誦錄音)
(1)要求學生認真聽,糾正自己的讀音及句讀錯誤。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教師投影,正音:
根據漢語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2.介紹《孟子》及孟子散文的特點(結合擴展資料中的相關知識)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