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背誦(第1至4段)。
1.連貫背誦第1至4段,準備誦讀第5、6段,并將這兩段譯成現代漢語(口譯);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②然后將第3、4段連起來背一遍。
四、留作業。
3.檢查背誦。
①先背第4段;
2.劃層次,分層練習背誦。
第一層(段首至“今為殤子矣”)說明時代在變化,法令制度也要跟著變化。
第二層(“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至段末)說明變法的目標是實際效果。
1.提示和疏通文義。
①“故治國無法則亂,……悖亂不可以持國”:先分說“亂”和“悖”,而后總說“悖亂”。“悖”,又同“背”,“背”則不可行,是再引申。重點是“守法而弗變則悖”一句,承“循表夜涉”故事而來。
②“病變而藥不變”一句批庸醫而言,要注意上句“藥亦萬變”的句號。這是前后兩句是從正反兩面設喻。
③“凡舉事必循法以動”承段首“治國無法則亂”,可見“舉事”是指處理國家大事,不是泛指。句中的“以”,用法同“而”(跟“因時而動”的“而”相對應,可證)。
④“變法者因時而化”承上文“守法而弗變則悖”。“因”,與“循”同義(“因時而化”跟“循法而動”相對應,所謂互文見義是也)。“因時而化”,即隨著時代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之意。以上兩句,重點是這一句。“變法者”是泛指,包括所有能據當前客觀情況制定新法令的人,由此引出下文“七十一圣”。
⑤“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時勢異也”:這是用事實來論證“變法者因時而化”這一論斷的。作者在這里提出了“變法”的一條重要原則:“變法”不能出自人的主觀愿望,不是刻意求新(“非務相反”),而是時代變化的要求(“時勢異也”)。
⑥“故曰……此先王之千里也”:這句說“變法”的目的在于取得實際效果。“功名”,功業和名聲,功業是造福于眾的,名聲則是個人的收獲,指實際效果而言。這句話課本注釋中是這樣解說的:“那所謂‘成功名’,是
4.歸納本段大意。
問:“循表夜涉”的荊人和“法先王之法”的當代
指出大意:不察今,泥古不變,其結果是可悲的。這是從反面論證“察今”的必要性。
三、誦讀第4段。
3.逐層練習背誦。
2.學生討論本段行文層次。
步驟是:(1)齊讀這一段;(2)復述“循表夜涉”的故事;(3)分析這個故事,指出荊人失敗的原則(不顧情況變化,仍按早先劃好的路線行軍);(4)這件事對治國有怎樣的啟示(不能用老一套的法令制定來對付新的情況)。最后劃層次如下:
①敘述故事 ②分析故事 ③推及“先王之法”
先表之時可導 (要于時)
水變益多則不可導 其時已虧,不可法之
1.提示和疏通文義。
①“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孔疏:“襲者,重衣之名。倍道輕行,掩其不備,忽然而至,若披衣然。”
②“水已變”:指水位變化。下文“益”,仍用本義。“益多”,就是上漲了許多。
③“此其所以敗也”:判斷句,代詞作主語,其后不加逗號。意思是“這就是它失敗的原因”。
④“虧”:歷來有多種解釋(如“虧”通“詭”,“詭”訓“異”)。課本注釋用的是引申法,“虧”則不合,訓“不適應”是正確的。
⑤“以此為治”的“治”:指治國,不指治軍。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