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界定“偶像”。
2、培養口語問答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問答的技巧
【教學安排】
一課時,課前學習預習準備階段完成的作業:
1、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
2.進一步演講學過的這2篇演講稿,提高演講水平。
作為偶像?教案
【學習目標】
1.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2.用演講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講的技巧。
【學習時間】1課時
【學習內容與步驟】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孔令輝獲得冠軍時忘情地親吻胸前的國徽時,王軍霞奪得金牌后激動的身披國旗繞運動場奔跑時,我們的淚也會與領獎臺上以手撫著胸前國徽高唱國歌的運動員的熱淚一起落下。為了看體育比賽,我們甚至不惜守候到半夜而無怨無悔。在半夜看比賽時,我總在想:是什么讓我們“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什么“總有一種是力量讓人淚流滿面”,F在我有了答案:那是一種奧林匹克精神在激勵著我們,在提升著我們。
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在新世紀來臨的時候,或許對體育來講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
奧林匹克精神讓我們振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現代奧林匹克的創始人
二、顧拜旦簡介
顧拜旦于1863年1月1日出生在一個法國貴族家庭,享有男爵爵位。他曾獲得過文學、科學和法學3個學位。他的貴族家庭希望他進入軍界、外交界或政界,但他具有的反對因循守舊的性格,從一個;实馁F族出身而走向堅決支持新生的法蘭西共和國的道路。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和偉大的教育改革聯系在一起”。1870至1871年普法戰爭的悲劇,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心。他堅信只有改革教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才是救國之道。他多次到英國考察,十分推崇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的教育改革。阿諾德主張“沒有身體運動的教育就不能成為教育”,他的功績在于首先把競技運動列入學校體育課程,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剛毅、果斷、尚武、勇敢、遵守紀律和公正無私等品質。顧拜旦在1888年和1889年先后發表兩篇重要論著,主張在法國學生中開展體育活動,并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因此教育思想是顧拜旦體育思想的核心。
顧拜旦也是一位歷史學家,1890年,他在歐洲陸續訪問之后,到達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希臘雅典的奧林匹亞,看到了古奧運會的遺址,產生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念頭。他熟悉古希臘歷史,他研究認為“古希臘人組織競賽活動,不僅為了鍛煉體格和顯示一種廉價的壯觀場面,更是為了教育人”。顧拜旦還說過:“奧林匹克運動和奧運會是為民族和廣泛的和平國際主義服務,并促進社會和平、健全的道德和良好的教育!彼酝ㄟ^體育競賽來教育青年是他復興奧運會的最根本他在29歲擔任法國運動協會聯合會秘書長期間,于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大學發表了“重建奧運會”的構想。在他不滿32歲時,成功地組織了“巴黎國際體育代表大會”,從1894年6月16至23日,會議討論并決定了恢復奧運會的原則,選定希臘雅典為舉辦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城市,同時還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制定了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但顧拜旦當時并未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第一任主席由希臘詩人德米特里尤斯?維克拉斯擔任。從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后,他開始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直到1925年主動引退,重新投入教育改革工作。由于他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卓越貢獻,被國際奧委會授予終身名譽主席稱號,這一榮譽是史無前例的。
顧拜旦的一生是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奉獻的一生,他不惜傾家蕩產,奔走呼號,甚至自己的子女都不能照管。1937年9月2日,他
《奧林匹克憲章》基本原則第一條指出:“現代奧林匹克主義是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出的。”顧拜旦在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立與發展的奮斗生涯中,發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說,內容涉及教育學、社會學、醫學、心理學和美學等方面,其中閃爍著他的體育思想。
《奧林匹克精神》是顧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5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文獻,顧拜旦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在簡要回顧五年的歷史后,顧拜旦說明了奧林匹克精神與純粹的競技精神的不同之處。他認為,純粹的競技精神只能帶給運動員心理上自得其樂的悅樂感,奧林匹克精神帶給人們的將是美感、榮譽感。這正是顧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體育頌》中,他也曾熱情地謳歌,贊美體育是美麗、藝術、正義、勇敢、榮譽、樂趣、活力、進步與和平的化身。
顧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體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說中他闡釋了“敲響重開奧林匹克時代鐘聲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滿“青少年往往為陳舊、復雜的教學方法,愚蠢和嚴厲相交替的說教以及拙劣膚淺的哲學所束縛而失去平衡,,的現狀,希望通過復興奧運會來改變傳統教育方法與內容,從而促進青少年全面、均衡、協調地發展。顧拜旦曾經考察研究過希臘雅典古代奧運會的遺址,認為“古希臘人組織競賽活動,不僅為了鍛煉體格和顯示一種廉價的壯觀場面,更是為了教育人”。可以說,顧拜旦復興奧運會的根本宗旨就是通過體育競賽來教育青年。因此,他決心“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運動功利主義同古希臘留傳下來的高尚、強烈的觀念結合起來,開辟奧林匹克新時代”。
如何將奧林匹克精神變成現實?顧拜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大眾”參與,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應該能夠“享受”這種精神。顧拜旦的一句名言“參與比取勝更重要’’(也有翻譯為“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同樣強調了這一奧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另一次演講中,他曾指出:“先生們,請牢記這鏗鏘有力的名言。這個論點可以擴展到諸多領域。對人生而言,重要的絕非凱旋而是戰斗。傳播這些格言,是為了造就更加健壯的人類――從而使人類更加嚴謹審慎而又勇敢高貴。’’可以看出,顧拜旦提倡和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有著非常廣闊的胸懷,是以全人類不斷完善自我為出發點,絕非號召人們單純為奪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那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顧拜旦作了具體的闡述。他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筑未來的力量之一,這種力量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但仍可促進和平;雖“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的權力”,但仍可促進公平;雖“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但仍可促進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來就是完整、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
在演說詞的最后部分,顧拜旦暢想美好前景,確信奧林匹克精神必將如陽光普照大地,必將擁有沉甸甸的收獲。
四、學生演講,領會精神,感受鼓舞。
五、作業:
1.理清課文的思路,用體育精神來激發自己學習、生活的激情;
3.全班交流
[相關資料]
北美獨立戰爭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一18世紀,北美洲成為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爭奪殖民的地區。在北美洲,法國人建立了新法蘭西(包括圣勞倫斯河流域下游大湖區,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處);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
從1607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勞動人民,也有貴族、地主、資產階級,以英國人、愛爾蘭人、德意志人和荷蘭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美的黑人。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詹姆士城。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號船來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茨殖民地。
英國對北美殖民地采取剝削、壓制政策。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奪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存七年戰爭前,英國雖頒布了一系列重商主義的航海法、貿易法、工業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獨立發展,但當時英、法矛盾甚于英國和殖民地的矛盾,英國還要利用北美殖民地的人力、物力來抵抗法國,因而執行不力。北部殖民地商人通過與西、法所屬西印度群島進行走私貿易,獲利甚巨,促進了北部殖民地工商業的發展。七年戰爭后,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強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為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稅,嚴厲緝私,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經濟活動。18世紀60年代,英國頒布《糖稅法》、《印花稅法》、《唐森德稅法》等法令,嚴重地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從1619年弗吉尼亞建立議會起,各殖民地相繼成立議會,與英國相抗衡,l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大會,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紀70年代,英國進一步執行高壓政策,1770年波士頓慘案發生。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頒布了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諸如封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殖民地人民的抗英斗爭。
北美獨立戰爭開始時,由于雙方實力懸殊,戰爭進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后據點約克鎮,獨立戰爭基本勝利結束。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北美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解放的戰爭,它是由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獨立戰爭時期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陸軍的總司令G?華盛頓、《獨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弗遜、外交家B.富蘭克林、文化戰士T.潘恩。
在戰爭過程中,大陸會議制定了邦聯條例,1781―1787年,13個州組成了邦聯國會,宣布成立美利堅共和國,它是一個松散的州際聯盟。1786年,爆發謝司起義,使資產階級和奴隸主震驚。他們決心強化中央政權,保護有產者的經濟利益。1787年,在費城秘密地召開制憲會議。在會議期間,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經過爭論,同意每州均選出兩名參議員;在蓄奴制問題上,北部資產階級對南部種植園奴隸主也作出了重大妥協,默認奴隸制存在,在征稅及分配眾議員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計算,最后制定了憲法草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1788年6月,由9個州批準生效。
根據憲法,美國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聯邦制國家。廣大人民群眾對憲法不附載任何權利法案感到不滿,掀起抗議運動,由此增加了憲法前10條修正案,于1791年12月,經11個州批準生效。其中,以《權利法案》著稱。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4月,華盛頓就任美國首屆總統。1792年連任。l789―1791年問組織了聯邦黨,主張中央集權,外交上親英,控制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國務卿T.杰弗遜派主張維護國內人民民主權利,同情法國革命,組織了民主共和黨。1793年,華盛頓在歐洲列強聯合干涉法國革命時,采取中立政策。1794年11月,聯邦政府和英國簽訂了損害美國主權的《杰伊條約》。親英和親法成為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內政方面,聯邦政府制定關稅條例,建立銀行,穩定經濟,但實行不利于貧苦人民的償還國債、州債的辦法,并征收國產稅。當西賓夕法尼亞農民因抗繳國產酒稅而舉行起義時,漢密爾頓親自率領部隊前往鎮壓。1798年,聯邦黨人I.亞當斯政府頒布了4項摧殘人民民主權利的法令,其中《客籍法》是為驅逐來自法國和愛爾蘭的僑民而制定的,《鎮壓煽動叛亂法》規定對總統或國會以言論、文字“意圖中傷”或“加以輕蔑詆毀”的人予以懲處。這些措施激起人民群眾的憤慨。聯邦黨由此聲譽衰落。
1801年,由民主共和黨T?杰弗遜任總統。杰弗遜政府廢除了上述4項法令,削減開支,減輕稅收,取消了酒稅,鼓勵農產品出口。1803年,從法國手中購買了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英國一直不甘心喪失北美殖民地。英艦在公海上繼續攔截美國船只,強制征用美國海員。為維護航海自由,1812一1814年美國第二次發動了對英戰爭。除海戰外,優勢在英軍方面。1814年8月,英軍曾攻占華盛頓首府,焚燒總統府及國會。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時的根特簽訂和約。這次戰爭使美國得以擺脫英國在政治上的控制、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奧林匹克精神?教案
【學習目標】
2.學生分小組選擇自己有體會的語段進行演講,小組交流,并進行評點
1.教師指導
亨利的演講表現了高超、機敏的技巧。他諳熟口語表達的特點,使用大量的排比、呼告、設問、反問,以及感嘆、長短句交錯等表現手法,強化了聽覺效果。例如,最后一段就連用了六個反問句和設問句,層層推進,氣勢磅礴,大大增強了演講的鼓動性和說服力。
他為了強調形勢的緊迫,用了一連串的排比句式:“可我們的請愿受到輕侮;我們的抗議招來了新的暴力;我們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們被人家輕蔑地一腳從御座前踢開!蓖ㄟ^這一連串的排比句的運用后,作者接著又采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和重復句:“假如我們想得到自由……假如我們……假如我們……那么我們必須戰斗!我再重復一遍,必須戰斗!我們的唯一出路只有訴諸武力,求助于戰爭之神!”通過這些修辭手法的適當運用,作者“訴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達得異常鮮明,異常堅定,異常有力。最后,文章又來一連串的責問和反問:“實際上,戰爭已經開始,從北方刮來的大風都會將武器的鏗鏘回響送到我們的耳鼓。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我們為什么還要站在這里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么?想要達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貴?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不自由,毋寧死!”由于排比、重復、反問等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所以,這篇演說詞咄咄逼人,氣勢酣暢。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