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很好,這一段文字從秋風初起到秋風越來越大,運用比喻手法,聲色渲染,為我們營造了一幅令人“悚然”,令人感到“異哉”的動人心魄的秋聲圖。
第二段:
這是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寫秋聲。第2段有沒有寫到“秋聲”呢?
3、大家背誦的非常好,現在思考一下,這幾個句子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對于表現秋聲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比喻。具體可感,能夠讓人如同看到一幅畫面(可以讓學生按照原文翻譯來描繪一下這幅畫面:這秋聲剛開始像淅瀝蕭颯的細雨,忽然變得像澎湃的波濤,讓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場面。又把它比喻成銜枚疾走的赴敵之兵,讓人想象到行軍隊伍那種雖無號令卻又急驟前行的場面,似乎能聽到行軍腳步的“唰唰”聲。)
2、很好,找的很準確具體。這幾句話向來為人稱道,把一個無形的秋聲寫的惟妙惟肖。大家快速朗讀,前后位組成一個小組比賽背誦(提問:最好讓學生主動起來背誦,形成一個互相競爭的局面,提高課堂記憶效率。)
1、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大,同學們感覺無處下手,那我們首先從文中找到具體描寫“秋聲”的語句,再加以分析。(讓學生分組找出具體語句)
明確:文章第一段“初淅瀝以蕭颯”至“但聞人馬之行聲”
2、歐陽修:回憶有關作者歐陽修的文學常識,請學生讀一下課下注釋,并作適當補充。
1、賦:回憶“賦”作為一種文體,它的定義和特點。(可以結合學過的《阿房宮賦》和《赤壁賦》以及導學練內容提問一兩個同學)
2、作者在描寫中融入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研讀文本,理解作者摹寫秋聲、化抽象為形象的方法
【教學方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燦爛,艷麗動人;夏天也是美的,熱情奔放,令人回味無窮。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難忘的。在中國的詩句中,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有哪些詩句是描寫秋的。比如本單元中學習的登高(唐?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雨霖鈴(宋?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描寫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蕭條的景象。那么,在歐陽修的筆下秋天又是怎樣一幅場景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他的《秋聲賦》(板書題目)。
1、文章用各種手法,將無形的秋聲寫得具體可感。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后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贊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秋聲賦?教案
【教學目標】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