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填空。(6分)
(1)陶淵明是一位自愿遠離官場、回歸自然的文人,他追求清高和閑適,“采菊東籬下, ”就體現了他的這種追求。李白也有表達類似情感的詩句,如:“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使我不得開心顏。”
(2)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遠,見秋風落葉、大江東去,便吟出了應景詩句“ ,
”,可見詩人內心是多么的凄涼。
(3)王士禎論宋詞說:“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這“易安”就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的作者 。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被恩格斯譽為“現實主義大師”,他創作的《 》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12.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段深入分析了困厄之士往往能寫出好詩的原因,深刻的概括了我國古代許多優秀詩人的創作與生活的關系。“窮而后工”的見解為下文評述梅圣俞的創作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
B.梅圣俞幼年學詩便顯示出驚人的才華,年紀稍大后學習六經義理,寫出簡練古樸、純正精當的好文章,但由于他不肯媚俗,世人只知道他會寫詩罷了。
C.梅圣俞因為得不到主考官的賞識和別人的舉薦,所以一生窮困,老死民間,歐陽修深表惋惜,并認為,梅圣俞的詩歌已經超過了《詩經》中的《商》、《周》、《魯頌》等作品。
D.從本文的敘述看來,梅圣俞的詩集有兩種,歐陽修也寫了兩篇序言。本文表達了作者對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以及對其詩文的贊美和傾慕之情。
11.下列各項中,不能說明作者“喜其工”的一項是( )(3分)
A.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B.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
C.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
D.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 窮:困厄不得志。
B.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 說:說話,即寫文章。
C.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類次:分類編排。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選取。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把自然科學統一起來的新的過程,不是從方法論上而是從個別分支的內容上出發的。例如上世紀后半葉,在麥克斯韋的電現象理論中,光的理論被歸結到電磁過程上去。
B.普朗克1900年提出了量子假說。后來盧瑟福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出了一個設想,原子可以和一個小的行星系相比,從而否定了普朗克量子假說。
C.為了滿足某些愿望,就必須作一個非常重大的放棄,必須放棄19世紀的自然科學世界圖像,因為牛頓力學所依據的那種關于實在的想象不具統一性。
D.在所能觀察到的原子的一些特性之間,存在著一個互補性,它的意義是,知道了原子的一些特性,就同時知道它的另一個特性。
7.“也許最早在19世紀后半期,人們才能談到自然科學的一種至少在方法論上的統一性。”
對句中“方法論上的統一性”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19世紀前半期,至少在內容上,根本談不上什么統一的自然科學世界圖像;因為每一個科學家的世界,正是他以畢生精力花費于其中的自然界的那個狹隘部分。因此,方法論上還談不上有統一性。
B.現在,自然科學家真正引以自豪的,是深情地探索個別的事例,認識自然界在一個小領域里的最微小特征并對之作系統整理,可以認為這已經形成了方法論上的真正統一性。
C.也許最早在19世紀后半期,用無機物質可以合成有機物質的發現,也使化學家確信有機體中的化學過程是按照無生命物質也一樣服從的規律進行的。從此,化學在方法論上也以牛頓力學作為它的先例,已具方法論上的統一性。
D.也許最早在19世紀后半期,在某種意義上已擁有一個統一的自然科學世界圖像,這就是,世界由存在于空間中的事物所組成,而這些事物則由于作用和反作用而在時間上發生規律性的變化。由此才開始形成方法論上的統一性。
6.下列對“自然科學不可避免地要分裂成許多小的領域”的背景說明,不準確的一項是
( )
A.18世紀在理解電現象方面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它為今天的化學奠定了基礎,并且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知識。
B.理解電現象取得重大成果,它收集并整理了動植物的許多經驗事實。19世紀把熱力學和關于電磁現象的學說提高到了牛頓力學的高度。
C.在其他大部分自然科學領域里,把熱力學和關于電磁現象的學說提高到牛頓力學的高度的研究也獲得了超過以往時期的巨大成就。
D.科學領域本身又提出了如此多的問題,以致沒有一個人能指望完全掌握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個。這種發展導致了小的領域專家路線。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