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斷必需礦質元素?
判斷植物體內的某種元素是不是必需元素,有三個標準,符合這三個標準的礦質元素,就是必需礦質元素。
(1)由于缺乏某種礦質元素,植物的生長發育發生障礙。?
(2)除去某種元素以后,植物體表現出專一的病癥,而且這種缺素癥是可以利用該種礦質元素進行預防和恢復的。?
(3)某種礦質元素在植物營養上表現的效果是直接的,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等因素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應。?
4.代謝生成水和代謝消耗水?
(2)會消耗水的常見生理過程:①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過程中,水作為最初電子供體參與反應;②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在線粒體中丙酮酸與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還原劑氫;③多糖、二糖水解成單糖過程中需要水參與反應;④蛋白質或者多肽水解成氨基酸需要水參與反應;⑤核酸水解、脂類等水解都要有水參與反應。
二).植物的礦質代謝
圖
S1與S2進行雙向的水分子移動,從外觀上則觀測到雙向水分子移動的水分子數的差。?
(3)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就是一個典型的滲透系統,其細胞壁的縫隙很大,一般的大、小分子都能透過,因此具有全透過性的特點;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相當于半透膜;細胞液具有一定的濃度,與外界溶液間易形成濃度差。?
3.滲透作用原理、滲透裝置的構成及滲透裝置中水的流動?
(1)滲透裝置的構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①有一個起分隔作用的半透膜;②被半透膜隔開的雙方均為液態且有濃度差。依此兩個標準可判斷某些現象是否屬于滲透現象,如鮮白菜放到鹽水中則發生滲透現象,而鮮白菜放在空氣中水分的丟失則不屬于滲透現象。?
(2)對于被半透膜隔開的兩個溶液體系S1和S2:?
當S1濃度>S2濃度時,水由S2→S1的分子數多于水由S1→S2的分子數;?
當S1濃度<S1濃度時,水由S1→S2的分子數多于水由S2→S1的分子數。?
2.吸脹吸水與滲透吸水?
(1)吸脹吸水是指細胞在形成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原理是吸脹作用。當大分子的淀粉粒和蛋白質等呈凝膠狀態時,這些大分子之間有大大小小的縫隙。水分子會迅速地以擴散作用或毛細管作用等形式進入凝膠內部,具有極性的水分子與親水凝膠結合起來,使其膨脹,這種現象叫吸脹作用。原生質凝膠的吸脹作用的大小與該物質的親水性大小有關,蛋白質、淀粉、纖維素的親水性依次遞減,因此大豆種子(含蛋白質多)比玉米種子(含蛋白質相對少)的吸脹作用要大。干燥的種子吸脹作用的力量相當大,人們用大豆等種子填入巖石裂縫中,灌水以后,大豆的吸脹力可使巖石崩裂。?
(2)植物細胞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滲透作用吸水。?
(3)兩種吸收方式及變化是考點之一,如小麥根尖4部分結構:根冠(具大液泡)、分生區(液泡尚未形成)、伸長區(液泡由小變大由多變少)、成熟區(具大液泡),其主要吸水方式依次為:滲透吸水、吸脹吸水、以吸脹吸水為主、以滲透吸水為主。注意具有液泡的細胞主要靠滲透吸水,但也能進行吸脹吸水。?
1.自由水和結合水?
(1)結合水不易蒸發,失去了流動性和溶解性,成為細胞的結構物質,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在細胞內結合水的含量較穩定。?
(2)自由水是填充在有機固體顆粒之間的水,不受束縛,可流動,易蒸發,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是可以參與物質代謝過程的水,自由水的含量往往發生較大變化。(3)自由水與結合水能隨著生物體新陳代謝活動的進行而互相轉化,一般來說,自由水的含量越多,細胞代謝越旺盛;相反,當自由水向結合水轉化較多時,新陳代謝就減弱。種子在曬干的過程中,損失的主要是自由水,隨著水分的散失,原生質逐漸由溶膠狀態轉為凝膠狀態,生命活動大大減弱,進入休眠。?
(4)水在生物體內的流動,可以把營養物質送到各個細胞,同時,也把各個細胞在新陳代謝中產生的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體外。?
3. 磷酸肌酸化學能+ADP+Pi
ATP
四)生物體內能源物質總結
①生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最終能源------太陽光能
②生物體內三大能源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
③生物體內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④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脂肪
⑤動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糖元
⑥植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淀粉
⑦生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ATP
一)植物的水分代謝
1.呼吸作用:有機物
能量 熱能(散失)
形成ATP
2. 呼吸作用:有機物
能量 熱能(散失)
形成ATP
(二)動物
1. 光合作用:光能化學能+ADP+Pi
ATP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