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師補充介紹作者及《史記》
(投影片1)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史記?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晡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并告誡他不要“廢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發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
(投影片2)《史記》簡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
1、請學生默讀由看單元后知識短文《司馬遷和〈史記〉》,然后介紹自己所了解的司馬遷。
強調:A、思想(四點);B、文學價值(鮮明的人物個性,強烈的抒情性)C、影響。
2、體會詩歌內在的情緒,深邃的哲理。
1、加強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6、最后一節詩歌有何作用?
探究:最后一節詩歌寫我們緊緊握手,共同干杯,發展友誼,不忘過去的美好時光,突出了真誠的友誼,讓人為之陶醉,照應了開頭,深化了主題。
【課外風景線】
彭斯是佃農之子。自幼家境貧寒,未受過正規教育,靠自學獲得多方面的知識。他的父親承租了大片農地,全家省吃簡用,好幾年沒吃過肉,一家大小在田里勞動,彭斯成了耕田能手,會駕犁,也會打谷。這種日子一直過到十六歲,因此有人稱他為“農夫詩人”。彭斯的天才是多面向的,他不僅創作詩,題材也不限:情詩、敘事詩、風景詩……他的最優秀的詩歌作品產生于1785~1790年 ,收集在詩集《主要以蘇格蘭方言而寫的詩》中。詩集體現了詩人一反當時英國詩壇的新古典主義詩風,從地方生活和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為詩歌創作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以虔誠的感情歌頌大自然及鄉村生活;以入木三分的犀利言辭諷刺教會及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虛偽。詩集使彭斯一舉成名,被稱為天才的農夫。后應邀到愛丁堡,出入于上流社會的顯貴中間。但發現自己高傲的天性和激進思想與上流社會格格不入,乃返回故鄉務農。
在他的家鄉歐文鎮上有一家由釀酒廠改成的旅店,內設有彭斯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一幅中國畫家黃永玉畫的彭斯像,以及書法家黃苗子根據彭斯的《我的心呀在高原》一詩里意境所畫的水墨畫。
一七九一年,他在丹佛利擔任稅務員,這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全家足以溫飽。每個禮拜,他必須一個人騎馬來回奔波
【讀寫聯通橋】
《舊日的時光 》的藝術特征
真摯的情感,鮮明的特色。這首詩歌頌了真摯美好的友情,但是內涵上側重于歌頌朋友之間地久天長的友誼,揭示友情的永恒。同時它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節奏明快,仿佛一氣呵成。我們單看詩題就已觸動了我們的心弦。也許,每個人的“舊日的時光”各不相同,但都是沉甸甸的人生記憶。在這首詩里難忘的“舊日時光”,說到底,就是難忘老朋友,難忘友情。詩人建議朋友高高地舉起酒杯,為永存的友誼。為逝去的時光。這使感情抒發有了特定的現場氣氛,感情變得熾烈;通過老朋友重逢的典型動作,把真誠濃烈的友情渲染出來。
簡潔的意象,豐富的內涵。這首詩歌沒有豐富的意象,但作者正是通過這簡潔的意象傳達出較為豐富的內涵。如詩歌中出現的“美麗的延命菊”、“呼嘯的重洋”。詩人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與童年時代朋友共同度過的歡樂時光。他們曾經滿山遍野地奔跑,采摘美麗芬芳的野花;他們曾經漫步溪上,在晨曦和落日中歡歌笑語。然而,童年時光轉瞬即逝,接著便是天各一方。為了生計,他們四處顛沛流離,歷經滄桑,直到精疲力竭。而洶涌的大海則橫臥在朋友之間,使他們不能經常相見。讀到這里,我們油然產生一種人生的蒼涼感,感受到生活的坎坷和波折。雖然“萬里跋涉”、“呼嘯的重洋把我們相隔”,但是時空的阻隔并沒有使友情黯淡褪色。
重復的手法,回環的結構。詩人運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復唱”的手法,回環往復,把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不斷深化,加強了抒情效果,讀來余首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全詩共五節。第一節后的“副歇”,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此詩被譜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這四行“副歌”。
箭與歌?教案
【教學目標】
理解本詩的意象及其友情內涵。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 朗誦詩歌
三、 詩歌鑒賞
◇導入:《箭與歌》是朗費羅歌頌友誼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詩,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這首詩看似意思淺顯,其實內容深刻;看似信手拈來,其實匠心獨運。
(一) 第1節賞析:寫“箭”
詩人所描寫的箭射出去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急、快、眼睛無法捕捉到。
◇ 小結:“我”曾經隨意射出一支箭,眼睛跟不上箭飛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寫的雖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細細品味,我們發現它寓意豐富,耐人尋味。生活中許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樣,我們不知道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時間一長便忘記了。
(二) 第2節賞析:寫“歌”
⒈ 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飛快,無法找尋和追蹤。
⒉ 鑒賞“吐”字的妙用
“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將“吐”改成“唱”,好不好?
明確:形容歌聲強勁有力。
※ 難點點擊
第1節和第2節在內容有沒有關聯?
明確:比喻??以箭作為歌的喻體:歌也像箭那樣飛逝了,再也見不到蹤跡。
作用??化抽象為具體,使詩句充滿形象感。
◇ 小結:隨隨便便哼支歌,歌聲飄揚,自認為沒人會記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毫不費力地將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等施與別人。或許我們覺得這無足輕重。友愛、幫助等等被我們隨隨便便地施與,輕輕松松地忘卻。
(三) 第3節賞析:寫“箭”和“歌”的歸宿
在前兩節貌似平淡的敘述后,詩歌忽然出現轉折,詩人發現了“箭”和“歌”的歸宿:發現箭插在一棵橡樹上,同樣,那支歌也自始至終藏在朋友心中。朋友為什么“一直”把“歌”藏在心中?
明確:表現了朋友間的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感情。
五、全詩總結
別離?教案
【教學目的】
5、第三四節詩主要寫了什么,想想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給人怎樣的感受?
3、詩歌第一節有什么特點?可不可以在第一節里不寫副歌,請你說說為什么?
探究:第一節詩人用兩個問句的形式激起對往日友情的回憶,可謂奇筆,朋友相逢,互相傾訴,剎那間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讓思念的潮水傾泄而出,有一點責備語氣,這正說明感情的深厚和不同尋常。第一節后該有四行副歌,這是歌曲的重唱部分。詩歌被譜寫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求重唱這四行副歌。有了副割,恰好與第一節形成委婉的問答關系,有力地表達了作者不忘老朋友,不忘過去美好時光的情感。
2、《舊日的時光 》這首詩歌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探究:語言質樸平實,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語言在形象的塑造和意象的營造上沒有刻意追求,但是抒情色彩特別濃厚,并且使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創造了一種合理有效的抒情結構。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