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傳統是如何形成的?
明確:同一片園地的人們,形成共同心理狀態,并且為群體所崇尚。而后其道大行,歷經歲月沉淀而形成。
1、作者是怎樣論述什么是文化傳統的,文化傳統的實質是什么?
明確:首先還是從“傳統”和“文化”兩個概念的關系方面進行分析!皞鹘y”是中心詞,“文化”是修飾詞,重點應落在傳統上。其次采用了作比較的論證方法,說明文化傳統是不可捉摸、難以名說、無所不在的,這是從表現形態上說的。接著從產生過程上來看:一是實踐性;一是體現出來的形式――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說得明白一點,就是民族精神。
3、根據問題研讀問題:
(1)研讀引子部分:
A、作者認為:應該怎樣處理時代發展與傳統的關系?
明確:“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一切徹底決裂” ,“而是妥善地利用過去(傳統)”。
B、作者把“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的差別,說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別相媲美”,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該如何理解?
明確:類比;橄鬄榫唧w,貼切、形象,增強說理的生動性。說明文化傳統是穩定的、恒久單一的;傳統文化是豐富的、復雜的、可以變動的。
(2)研讀“傳統文化”部分:
A、對“傳統文化”的概念該如何界定?
明確:“傳統”和“文化”兩個概念的關系方面進行分析!拔幕笔侵行脑~,“傳統”是修飾詞,重點應落在文化上。內容上指“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B、傳統文化有什么特性?
明確:時代性和民族性。
C、如何理解時代性和民族性?
明確:時代性是指文化是應運而生的,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但不管存在時間長短,只要存在過的,就是合理的。既然存在過的,就會產生影響,這種影響,隱形的或顯性的存在,就成為民族性,即文化中帶有民族特征的因素。
D、本段采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明確:下定義和舉例子。
五、課后作業:預習后兩個部分。
六、板書設計:
傳統文化 文化傳統
蜂 蜜 蜜 蜂
第二課時
2、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
引子部分:是全文總起,闡述什么是傳統,正確對待傳統的重大意義。提出應區別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這兩個概念。
“傳統文化”部分:闡述什么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特點、范圍,以及應該采取的方針和態度。
“文化傳統”部分:將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相比較,從而揭示出文化傳統的特點,探討其誕生、生長、變化的規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礎。
“財富與包袱”部分:論述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闡明應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
1、釋題: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是一個關系型的題目?梢,本文主要闡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區別。龐樸認為: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
3、正確對待傳統,提高思辨能力,弘揚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概念及二者區別。
【教學難點】辯證地看待傳統。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媲pì美 箝qián制 自戕qiāng 攻訐jié 污垢gòu
一蹴cù 而就 威懾shè 蛻tuì 除
攻訐:揭發別人的過失或陰私而加以攻擊。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應運而生:原指順應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隨著某種形式而產生。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斑駁陸離:形容色彩錯雜紛繁。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余風遺響:遺留下來的風氣影響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的完成。
曇花一現:曇花開放后很快就凋謝。比喻突然顯赫起來的人或流行一時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賞: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養人才。本文指破壞傳統文物的本來面目。
龐樸,1928年生于江蘇淮安,漢族。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班畢業,任教于山東大學。1974年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雜志從事編輯工作,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編審、副總編和《歷史研究》主編等職,F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發展文化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表,F為“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公孫龍子研究》《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樸卷》《白馬非馬――中國名辯思潮》《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帛書五行篇研究》等。
三、背景介紹:
本文是一篇學術論文,寫于1991年4月。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外國尤其是港臺新儒學的興起,再加之改革開放以后比較寬松的政治思想環境,在中國大陸,興起了一股文化熱,學術界普遍對即將過去的一個世紀進行反思,試圖總結中國長期革故鼎新運動中的經驗教訓,對于一些過激的口號和行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論界也比較活躍。也有人提出了“回歸傳統”的口號,讀經、復興儒學,成為一時的時尚。針對這種種現象,本文從文化學的角度,作出分析。
四、課文研讀:
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其邏輯思維方式。
1、學習本文辯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2、師:(點擊背景音樂《愛的奉獻》)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別吝嗇自己的熱情,別吝嗇自己的善心。
假如我只是一團火,也要給別人送去溫暖。
假如我只是一朵花,也要給別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只是___,也要_______。
請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達出來。
生: 假如我只是一顆星,也要給別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只是一片云,也要給別人送去甘霖。
假如我只是一滴水,也要給別人送去清涼。
師:希望同學們心口如一,把愿望落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
五、師總結: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教案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學術論文,也是一篇堪作典范的議論文。作者用思辨語言闡述了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二者的概念和相互關系,以及對傳統我們應該采用的態度。在教學時要想避免枯燥,可利用文章的語言特色來誘發學生的興趣,在把握課文思路的基礎上,采用問題探討的方式研讀課文,注意探討問題時應注重思路、突出重點。學習本文,不僅要完成文本研讀,更要借鑒文章的寫作技巧。課時安排為3課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增減。
【教學目標】
1、師:老王能有你們這樣一群熱心人關心,實在難得。我替老王感謝你們。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