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和能力:了解作者江河的生平簡歷及其創作風格;了解現代詩的特點,訓練提高誦讀詩歌的能力。
4、小結
這些體現了年輕人蓬勃的活力,對自己力量的確信和無限探索精神的詩句都是在一種鮮明的節奏里表現了出來,讓我們在誦讀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歡呼雀躍的青年向遙遠的大海跑去,去探險,去接受驚濤駭浪的洗禮,讓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凈化,讓青春的情感在風浪中成熟。在這里“六月”就不單純是一個季節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驛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種探索的時代意義。詩人沒有靜止地刻畫,而是在一種節奏里,在流動的生活畫面中向我們表達了青春激情背后還承載著一代青年人的靈魂寫照。
讓我們一起奔騰吧?教案
【教學目標】
3、體味詩的藝術技巧
①這首詩歌有一種強烈的音樂感,這種音樂感源于詩歌的兩種節奏:一種節奏是詩歌語匯組合的自然邏輯停頓,全詩多是省略標點和長句,但讀之并不費力,原因就是詩中有自然而成的韻律感;另一種節奏主要是詩行中重復于變化相交錯的詞語來顯示,重復與變化組合成一種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類似“INB”說唱)
②語言組合巧妙。本詩組合巧妙的語言使得詩意濃郁而悠遠。如,將“長發”的飄蕩與《藍色多瑙河》樂曲組接在一起,等等;將“看海去”與“沒有駝鈴”組接在一起,將“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到一起,使得詩歌自然生出一種韻外之意。年輕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他們不安于現狀的探索精神,以及風風火火的神態、略帶狂妄的激情,都能從透明的語言中感受到。
2、體味詩的思想內容
①哪些詩句能借助想象體現出青春的活力?
“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鮮明的節奏,我們仿佛聽到了一群年輕人喧鬧的聲響的響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年輕人蓬勃朝氣;
“我們一群五顏六色風風火火我們年輕/經歷旺盛總喜歡一天到晚歡歡樂樂匆匆忙忙/像一臺機器迂回于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強烈的生命活力,詩歌的節奏把我們引向了對青春的情不自禁的贊美,“五顏六色”“風風火火”“匆匆忙忙”“歡歡樂樂”“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積極沉淀,銳意進取,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見證。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要枕著沙灘也讓沙灘多情地撫摸我們赤裸的情感”“讓那海天無邊的蒼茫回映我們心靈的空曠/揀拾一顆顆不知是丟失還是仍掉的貝殼我們高高興興/再把它們一顆顆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無拘無束,熱情向往。
②哪些語句能強烈地感覺到年輕人的自信?
“風撩起我們的長發像一曲《藍色多瑙河》飄飄蕩蕩/我們我們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們是一群東奔西闖狂妄自信的哥倫布啊”,“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受過考驗經受過風霜/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
③哪些語句能強烈地感覺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盡管生長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響/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六月是我們的季節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1、作者和背景
潘洗塵,1963年出生于黑龍江省肇源縣興安鄉東風村。1982―1986年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天問文化傳播機構(北京、沈陽、長春、哈爾濱)董事長。從1983年發表處女作《六月我們看海去》至今,共創作并發表了詩歌作品八十余首。《想起1970年的冬天》、《六月,我們看海去》、《飲九月初九的酒》構成潘洗塵的三駕金色馬車。他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朧詩之后的新生代詩人,作品不多,但卻因獨有的詩風格外的引人注目。。我們能在其鮮明的詩歌里看到詩人及那個時代一代青年的內心世界。
4、誦讀、背誦
3、討論:詩中反復手法的運用,有何藝術作用?
2、整體感知
⑴在把握作者的思路基礎上一讀詩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