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今年是改革開放30年,為此,某校高三學生圍繞著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開展了探究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收集到以下幾個材料,并根據材料探究相關問題。
材料三:由于30年前的真理問題大討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從而使
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上述材料體現認識論中的哪些道理?
(4)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對于我們青年學生有何啟示?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正是由于改革開放的實踐活動,才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由于真理問題的討論,促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需要不斷發展。(4分)
(4)青年學生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當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3分)
34.2008年9月,美國金融界經受著巨大的陣痛,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國金融危機終于如火山般爆發,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全軍覆沒。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風暴,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的銀行業均損失慘重。金融風暴還使得許多國家的不少產業受創,從后續發展來看,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會更大。我國的幾大商業銀行也或多或少地擁有美國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的金融債券,但總體數量不大,所以估計對我國的銀行業直接影響不算太大。
(1)從《經濟生活》角度看,為什么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會殃及世界?(6分)
(2)你認為我們該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盡量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負面影響,請列舉兩條并說明其哲學理論依據。(6分)
(2)如從我國的國情出發,逐步開放我國的資本金融市場。哲學依據是“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預案和防范機制。哲學依據是“意識的能動作用”等等。(其他言之有理的具體措施也可,但必須把其對應的哲學依據講對方可得分)
10.2008-2009學年度江蘇蘇南八校期末聯考
35.(本題12分)2008年年初,受大氣環流異常及“拉尼娜事件”等影響,我國南方諸省遭受了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湖南某市政府在災情發生后,緊緊圍繞“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的總體要求,奮起抗災。交通、公安、通信等部門迅速啟動了緊急預案,政府有關部門組織調運大量的藥品、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解決受災群眾的實際困難。市政府領導多次親臨抗災第一線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主要負責同志和各級部門領導干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廣大干群團結一致,最終贏得了抗擊雪災的勝利。
(1)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的?
(2)面對罕見的自然災害,有人說“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闭堖\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對此作簡要評析。
(2)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本次罕見的災害是自然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因此“天災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如果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3分)
②規律是客觀的,但并不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們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因此“抗災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抗災過程中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3分)
37.當前,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成為同學們課余感興趣
的焦點話題。
某同學通過走訪專家了解到:
(1)結合《經濟生活》和《生活與哲學》的知識,談談從上述材料中,你
發現了什么?(10分)
從經濟生活角度:①經濟全球化帶來風險全球化。爆發于美國的金融危機迅速對
全球經濟構成巨大威脅。②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經濟
穩定運行。③財政具有保證經濟穩定運行的作用,增加財政投資,確保國內需求,
保證經濟平穩運行。(6分)
從哲學生活角度: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聯系得觀點看問題。②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國面臨國內消費需求下降的實際形勢,采取相應得宏觀調控政策。③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發展。我國采取有效宏觀調控政策,有利于經濟的穩定運行。(或者回答人們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4分)
江蘇省泰州市期末聯考高三政治模擬試卷
35.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
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
問題的決定》,對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將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從新
的歷史起點出發,譜寫新的篇章!稕Q定》同時指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
在黨。請回答:
(1)請簡要分析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意義?(6分)
(2)請運用發展的有關觀點,簡要闡述黨如何推進農村改革發展。(6分)
13.2009年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高三模擬考試
35.2008年,中國之驕傲,世界之驚嘆。江蘇省某校高三(1)班師生以“世界的奧運,夢想的舞臺”為主題,成立合作學習小組,開展探究性活動。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后,第一小組成員在街頭進行隨機采訪: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軸在“鳥巢”中央徐徐打開,光影變幻中,展現出一幕幕風格各異、氣勢磅礴“中國畫卷”,向世界立體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與文化風采。
學生乙:和平、和睦、和諧,一個“和”字,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外國游客丙:富于創造性的開幕式,通過現代技術,將民族特色與奧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1)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結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觀后感,你認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如何實現文化創新的?(6分)
第二小組成員在網絡上搜索到下列資料:
奧運是運動員的盛會,也是志愿者的盛會。北京奧運會期間,有10萬場館志愿者、40萬城市志愿者、百萬社會志愿者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把志愿服務這條亮麗的風景線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從哲學角度,說一說你能從奧運志愿者那里學習些什么?(6分)
(2)①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分)
②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2分)
③腳踏實地,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2分)
(若考生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34.材料一:“增量民主”是政治學者俞可平提出的一個概念,特指一種漸進性的民主制度改革。這種改革和民主建設,既以現有的制度“存量”為基礎,符合現存的政治法律框架,又力求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種新的增長。這種增量不是簡單的數量增長,而是質的突破,不僅具有法學意義上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上的合法性,即對于社會進步和公共利益而言具有正當性,使社會治理獲得堅實的民意基礎。
材料二:如果用這個“增量民主”的全新視角來觀照,的確可以看到中國近年來的一些重大政治進步:1997年,十五大政治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不久,這一目標又被寫進憲法;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將原來的“兩個文明”擴充為“三個文明”,政治文明終于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被正式確定為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政府的基本追求目標;中共中央2003年提交的修改憲法建議中,明確提出“國家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的條款,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將這一建議正式轉變為憲法條文;2007年3月16日通過的《物權法》則明確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1)上述的兩則材料是如何體現辯證法思想的?(6分)
(2)結合《政治生活》的知識對推進我國 “增量民主” 建設提幾點建議?(6分)
(1)①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基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材料中“這種改革和民主建設,既以現有的制度存量為基礎,又力求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種新的增長!闭w現了這一道理。(3分)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是“揚棄”。材料中“黨的十六大報告將原來的兩個文明擴充為三個文明,政治文明終于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被正式確定為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政府的基本追求目標!闭w現了這一道理。(3分)(從其他角度分析亦可酌情給分)
14.江蘇省口岸中學2009年高考政治模擬試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