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補語和賓語的辨別
(1)詞性不同。
賓語一般由名詞性詞語充當,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由謂詞性詞語充當;而補語一般由謂詞性詞語充當。因此,動詞后的名詞性成分多為賓語,謂詞性成分則需要看與動詞的關系。
量詞短語中的動量短語一般做補語,物量短語一般做賓語。
(2)關系不同。
動語和賓語是支配關涉關系,回答“誰”、“什么”等問題;中心語與補語是補充說明關系,回答“怎么樣”、“多少”、“多久”等問題。動詞后的謂詞性成分主要依靠這種區別判斷是賓語還是補語,即看其能不能夠被“什么”代替。
(3)轉化方式不同。
有賓語的句子可以轉換成“把”字句。“他浪費了一個小時”可以轉換為“把”字句,“一個小時”是賓語;“他工作了一個小時”不能轉換,“一個小時”是補語。
(4)助詞“得”。
結構助詞“得”是補語標志。但要注意“得”是構詞語素的情況,如“取得、曉得、認得、贏得、使得、省得、分得、獲得、覺得、記得、虧得、懶得、樂得、落得、值得”等,這些詞后面的成分一般是賓語。
(五)中心語
不同層次、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中心語。
不同從此上有不同的中心語可以從下面的層次分析中看出:
一 個 大 好 人
6、補語和賓語并存時的位置
補語和賓語都是動詞后的成分,其位置關系有如下情況:
(1)(動語中心+補語)+賓語。如“他鎖好了車”。
(2)(動語+賓語)+補語。如“我看過他幾次”。
(3)(動語中心+補語+賓語)+補語。如“他說不出話來”。
(4)動語+近賓語+補語+遠賓語。如“他教過我幾次英語”。
5、補語的類型
能夠做補語的是形容詞、動詞、副詞(很、極)、數量短語(動量)、聯合短語(謂詞性的)、狀中短語、介詞短語、動賓短語、主謂短語等。
補語的意義類型有:
(1)結果補語。結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
結果補語常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其中心語是動詞性的。
特點:A、一般不用“得”;B、動態助詞常加在補語后;C、有的中心語只有與補語結合才能帶賓語,如“說破了嘴”。
語義指向分析:結果補語的語義指向可以不同,試比較:我們打贏了球――我們打破了球――我們打完了球、我們吃飽了飯――我們吃多了飯――我們吃完了飯。
(2)程度補語。表示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的程度。
程度補語常由副詞(很、極)、量詞短語(一些、一點)、謂詞性短語、形容詞充當,其中心語一般為形容詞、心理動詞。
程度補語與結果補語的區別:A、中心語不同(形容詞、心理動詞――動詞);B、語義不同(程度――結果);C、補語性質不同(短語――詞);D、形式不同(常用“得”――一般不用“得”)。
(3)趨向補語
趨向補語表示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變化的趨向。
趨向補語用趨向動詞。其位置和用法比較靈活。
(4)數量補語
數量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數量或頻率。
數量補語由量詞短語充當,有兩種:表示動量的量詞短語,如一次、一回;(2)表示時間量的量詞短語(時段),如一年、一個月。
數量補語的位置:動語后、謂語后或賓語后。
(5)時間處所補語
時間處所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或處所。
時間處所補語由介詞短語充當。
(6)對象補語
對象補語表示動作的對象或比較對象,由“于”構成的介詞短語充當。
(7)能否補語
能否補語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構成。
4、狀語的復雜化
狀語的復雜化與定語一樣,也有兩種形式:(1)多個狀語疊加;(2)狀語本身由短語充當。
多層狀語要和偏正短語、聯合短語做狀語區別:(1)偏正短語做狀語是整體修飾中心語,多層狀語能夠分別與中心語組合;(2)聯合短語做狀語一般詞性相同,可以用連詞。
多層狀語做層次分析時從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個狀語,做句子成分分析時,狀語分別加“[ ]”。
多層狀語的排列次序是:條件―時間―處所―語氣―范圍―否定―程度―狀態。
2、狀語的構成
狀語的構成:經常做狀語的是副詞、形容詞、時間名詞、助動詞以及介詞短語、方位短語、量詞短語(動量)等。
狀語的語義:狀語表示的語義主要有時間、處所、程度、范圍、數量、肯定否定、情狀、語氣等。
狀語的位置:一般為句中狀語,在主語后、動詞形容詞前。也可以是句首狀語。特殊情況下狀語可以后置。多數狀語既可以是句中狀語,也可以是句首狀語,而“關于”組成的介詞短語狀語只能是句首狀語。
采用句首狀語的原因:(1)狀語較長;(2)強調狀語;(3)復句中幾個分句共用狀語;(4)狀語對舉,起關聯作用。
2、定語的復雜化
定語復雜化的方式有兩種:(1)多個定語疊加在中心語上,叫多層定語;(2)定語本身由短語充當。例如:
(1)一 本 好 書 (2)我 哥 哥 的 書
| ) | | ) |
| )| | ) |
主謂短語、聯合短語、定中短語做定語容易與多層定語混淆,應注意區分:(1)主謂短語做的定語必用“的”,去掉“的”,形成“主+動+賓”的結構。(2)聯合短語做的定語詞性相同,有連詞、頓號,或可以加進連詞、頓號。(3)偏正短語做定語主要看詞語的語義組合關系,如“A―B―C”,偏正短語做定語,A與B的語義組合,不與C組合;多層定語,A、B能夠分別與C組合,如上面的例(1)。
多層定語做層次分析時,從前到后依次分析出各個定語;做句子成分分析時,各個定語分別加“( )”。
定語的排列順序一般是:(1)表示領屬的詞語;(2)表示指示或數量的詞語;(3)表示性質、狀態的詞語。
1、定語的構成
定語的構成范圍很廣,幾乎除副詞、量詞以外的所有實詞,的字短語以外的所有短語都可以做定語。
定語分為描寫性定語和限制性定語。描寫性定語由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的短語充當,限制性定語由形容詞性詞語以外的詞語充當。
一般認為,不存在純描寫性的定語,描寫性定語常常兼具限制性,如“紅衣服”同時也區別于別的衣服。
2、賓語的意義類型
賓語的意義類型和主語的意義類型相同,但常見的主語意義類型是施事主語,而賓語常見的意義類型是受事賓語。
(1)受事賓語
這類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或結果,分為對象賓語和結果賓語。“買汽車”是對象賓語,“造汽車”是結果賓語。結果賓語表示的事物只有在動作完成之后才有。
(2)施事賓語
這類賓語是動作行為的發出者,主要出現在存現句和供賓句兩種句型中。如“門口站著一個人”、“一間屋住四個人”。
(3)非施受賓語
非施受賓語是施事、受事以外的、或難于斷定是施事還是受事的賓語,分兩個小類:
A、動詞為動作動詞,賓語表示該動作行為的處所、工具、目的、原因等,如“吃食堂”是處所賓語,“吃火鍋”是工具賓語,“吃大款”是原因賓語。
B、動詞是非動作動詞,如“是、有、像、當、算、在、姓、變成、成為、當作、成了”等,這些動詞表示某種關系。
主語和賓語的施事、受事關系一般表現為“施―受”(我看書),也可以表現為其他多種關系,如“受―受”(土豆燉牛肉),“非――施”(外面來人了),“非―非”(他是學生),“施―非”(他吃火鍋)。
(四)定語 狀語 補語
2、賓語的構成
有動語才有賓語,無動語就沒有賓語。賓語和主語的區別主要在于位置的不同,以動詞來說,主語在動詞前,而賓語在動詞后。做主語的詞語大都可以做賓語。
經常充當賓語的是名詞性詞語(和主語相同)。
謂詞性詞語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做賓語。
名詞性詞語的賓語稱為名賓,謂詞性詞語的賓語稱為謂賓。名賓是常見的,因而要重點把握謂賓。名賓和謂賓對謂語動詞有選擇性,并不是所有的動詞都可以帶名賓,或者帶謂賓。
能夠帶謂賓的動詞有:
(1)判斷詞“是”。既可帶名賓,也可帶謂賓。
(2)心理動詞。如“喜歡、盼望、認為、覺得、討厭、愛、恨、怕”等,既可帶名賓,也可帶謂賓。
(3)感知動詞。如“知道、聽見、感到、感覺、明白、看到”等,既可帶名賓,也可帶謂賓。
(4)表示動作始終的動詞。如“開始、進行、結束”,一般只能帶謂賓。
(5)表示對待、處理意義的動詞。如“加以、給以、予以、給予、足以、難以、得以”等,只能帶謂賓。
(6)“于”類動詞。如“勇于、敢于、善于、易于”等,只能帶謂賓。
1、動語的構成
做動語的是動詞性詞語,包括動詞、動詞性的聯合短語、中補短語。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