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08江蘇13)我國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生態補償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水源保護區 B.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需要資金開發 D.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
答案 D
(08江蘇14-16)下圖為“我國某河流中游水文觀測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徑流量、輸沙量變化圖”。讀圖,回答5-7題。
5.該流域 ( )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補給來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節
C.徑流量隨降水量同步增減 D.枯水期流量小,輸沙量大
答案 A
6.該流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鹽堿化 D.地面沉降
答案 B
7.該環境問題易導致下游 ( )
A.徑流量減少,不易決堤泛濫 B.徑流量增多,季節變化減小
C.輸沙量大,水庫淤積嚴重 D.流速減慢,利于內河航運
答案 C
(08江蘇3-4)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3-4題。
3.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 C.過度圍墾 D.過度養殖
答案 A
4.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 ( )
A.緩坡退耕,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 D.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答案 D
(08四川3-4)下圖示意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產與生態定位。讀圖,回答1-2題。
1.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發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
B.大量開墾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積
C.大規模機械化,建成商品糧基地
D.退耕還林(草),發展舍飼養殖
答案 D
2.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生態與生產功能是 ( )
①東部農耕區的生態屏障和畜產品供應基地 ②東部農耕區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糧食供應基地 ③西部牧區的水源涵養帶和飼草料供應基地 ④西部牧區的水源涵養帶和重要糧食供應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7. (09年北京文綜第36題)讀圖Ⅱ,回答下列問題。
(1)歸納圖中旅游資源的類型,并說明各類型的分布特點。
(2)比較圖中兩水文站所測河流泥沙含量的差異,任選一個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概述圖中高原國土整治的主要任務及措施。
(4)簡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說明該平原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5)指出圖中的山脈名稱、走向,并簡述其自然地理意義。
答案 (1)圖中旅游資源可以分為自然旅游資源(景觀)和人文旅游資源(景觀)。自然旅游資源(景觀
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脈(區);人文旅游資源(景觀)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渭河平原。
(2)張家山(咸陽)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高(低)。
涇河張家山(渭河咸陽)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南部山區),植被覆蓋率低(高),張家山(咸陽)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
(3)主要任務是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或三項具體措施)。
(4)由于構造下沉(構造運動形成地塹),河流堆積形成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耕作業。
(5)秦嶺,呈東西走向。
中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北暖溫帶、以南亞熱帶);
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界線(以北為半濕潤地區,以南為濕潤地區);
界線以北以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以南以常綠闊葉林為主。
2005----2008年高考題
6.(09安徽文綜第33題)根據材料和圖9,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新疆羅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經超過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經是羅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紀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200多座,耕地面積擴大約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勢的變化,并說明理由。
(2)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說明三角洲位置變化的主要過程。
(3)簡述羅布泊的干涸對干旱區流域開發的啟示。
答案 (1)地勢逐漸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線由老到新,湖面逐漸萎縮,老湖岸線海拔高,新湖岸線海拔低。 (也可根據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勢特點判斷)
(2)地理環境是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的整體;受氣候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注入羅布泊
的水量減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來,河流水量銳減,搬運作用顯著減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慮流域地理環境整體性,因地制宜進行綜合開發。統籌上、中、下游用水,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關系;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和資源開發規模,調整產業結構,節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
5. (09年重慶文綜第 37題)讀區域圖(圖8)和圖中文字信息,回答問題。
(1)甲、乙兩區域開發治理措施都結合了各自地理環境特點,這說明兩區域發展都遵循了__________原則;兩區域開發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處,請提煉、概括出兩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2)據圖中信息,探究甲區域a河下游地區過去經常洪水泛濫的自然原因,填寫表格內容。(9分)
(1)據氣候統計圖概括,甲區域N城市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乙區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甲、乙兩區域氣候類型不同,其中更適合發展畜牧業的區域是_____________。(8分)
答案 (1)因地制宜;保護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為主、支流多);②年徑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勢低平(下游以平原為主、河口地區有河流交匯)。
(3)N城市:冬季溫暖,夏季炎熱;K城市:季節分配均勻;乙。
4.在鐵路沿線設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態功能
是( 雙選) ( )
A.截留水分 B.改變氣候類型
C.削弱風力 D.改變植被類型
答案 AC
3.P地與Q地相比,P地( 雙選) ( )
A.年大風日數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數少 D.沙塵暴日數多
答案 AB
(09年福建文綜第1,2,8題)圖1示意我國某企業集團型生態產業園區的生產聯系。完成1-2題。
1.影響該生態產業核心企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 )
A.能源 B.技術
C.原料 D.市場
答案 C
2.該生態產業園區中 ( )
A.企業的集聚避免了市場的競爭
B.技術協作帶來了企業間的集聚
C.企業彼此間形成了生產工序上的聯系
D.物質的循環利用形成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聯系
答案 D
(09江蘇地理21-22題)圖11是我國西部某地區略圖,圖中左上方所示為當地鐵路沿線的草方格沙障。讀圖回答3-4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