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長沙一中月考)根據某學者在下圖所示地區考慮時發現的一些現象,回答16-17題。
16.該地區平原面積廣大,但農業發展水平并不高,發展農業生產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熱量條件差 B.降水較少 C.農業基礎薄弱 D.土壤條件差
17.在考察過程中,發現圖中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區多沼澤,下列敘述與該地沼澤形成無關的是 ( )
A.地勢平坦,水流緩慢
B.緯度高,氣候寒冷,凍土廣布
C.該地區河流的凌訊現象常導致河水泛濫
D.該地氣候惡劣,不適合人類居住
答案 16.A 17.D
(09新建二中)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的示意圖,據圖完成11-15題。
11.圖中①②③④分別是 ( )
A.用材林、經濟林、果園、農田 B.農田、桔柑園、毛竹、用材林
C.農田、毛竹、果園、落葉 D.果園、毛竹、農田、馬尾松
12.關于立體農業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種自然資源
B.有利于某一種農產品多方面多層次的利用
C.有利于減少有限耕地的壓力和增加農民收入
D.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
13.下列有關南方丘陵山區生態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該地區由于人口密度大,因而土地的負載量較重
②本區氣候濕潤,植被破壞后能很快恢復
③本地區經濟較發達,大量非耕地資源利用合理,經營效益高
④由于生活能源緊缺,于是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關于南方丘陵山區農業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河流眾多,水系發育,使地表侵蝕切割強烈,增加了開發難度
②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
③生物資源種類豐富,并已充分發揮其潛力
④每年春季受低溫陰雨影響,對早稻播種不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為了解決浙閩山區農村生活能源短缺問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開發小水電站 ②組織人員上山砍柴 ③營造薪炭林 ④推廣使用沼氣 ⑤ 推廣太陽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答案 11.B 12.B 13.D 14.D 15.C
(09新建二中)下圖為“某地區地形剖面圖”,完成8-10小題。
8.圖中序號①②③地形單元與地貌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 )
A.沖積低平原、緩斜平原、濱海平原
B.緩斜平原、沖積低平原、濱海平原
C.緩斜平原、濱海平原、沖積低平原
D.濱海平原、緩斜平原、沖積低平原
9.該地區的中、低產田主要分布的地貌單元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
10.與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相比,該地區耕地中突出的限制因素是 ( )
A.耕地面積 B.水熱資源
C.旱澇、鹽堿和風沙 D.旱澇、水土流失
答案 8.B 9.C 10.C
(09黃岡中學2月月考)讀右圖,回答5-7題。
5.圖示區域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 )
A.低山丘陵 B.溝谷發育
C.山河相間 D.地勢高峻
6.針對該地區環境問題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
A.秸稈還田 B.封山育林
C.立體農業 D.護坡固溝
7.圖示區域所在地形區其城市主要分布在 ( )
A.高原 B.河谷地帶
C.平原 D.沖積扇
答案 5.B 6.D 7.B
4.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今后農業發展中應當 ( )
A.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發展商品谷物農業
B.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
C.退耕還林,建設商品性林業基地
D.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發展種植園農業
答案 1.C 2.D 3.A 4.B
3.下列關于該山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貌表現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布
B.地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
C.常年受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氣候干燥
D.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在7、8兩月
2.該地形區主要自然土壤的特點是 ( )
A.礦物質含量低 B.有機質含量高 C.土質疏松 D.酸性較強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