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年宣武期中)下列說法中,體現明了清之際時代潮流的一項是
A.“工商皆本”
B.“嚴以治吏,寬以養民”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古代思想史綜合題
19.(09年朝陽期中)孟子、董仲舒、黃宗羲都對君主問題發表了各自的主張。以下解釋正確的是
A.孟子、黃宗羲都主張否定君主制度
B.三種主張都遭到當時統治集團的輕視
C.三種主張都與當時社會狀況密切相關
D.三種主張都反映社會轉型時期的劇變
10.(10年宣武統考)下列作者與思想主張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韓非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B.王陽明--格猶窮也,物猶理也,猶曰窮其理而已也
C.程頤--心外無理,心外無物
D.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
12.(09年朝陽期中)下列思想主張中,屬于王守仁的是
A.養浩然之氣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滅人欲 D.致良知
(4)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
李贄的“異端”思想
(10年西城統考10.下面觀點,屬于明代李贄的是 A.“天下為主,君為客”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 D.“工商皆本”“經世致用”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3.(09年海淀期中)如果有人向朱熹請教為學的方法,他應該會回答 ( )
A.“存天理,滅人欲” B.“格物致知’
C.“發明本心” D.“知行合一”
7.(09年宣武期中)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繼承了儒家“仁政”思想,這主要體現在
A.認為人君要愛護百姓,如果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
B.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動搖
D.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宋明理學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10年石景山區統考)11.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異族強權面前,正氣浩然,風骨錚錚,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的這種氣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主流是
A.黃老之學 B.佛學 C.程朱理學 D.陸王心學
(10年石景山區統考)12.李贄稱贊漢朝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善擇佳偶”,白由戀愛,贊揚寡婦再嫁;稱贊武則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贊頌商鞅、吳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會揭竿起義的農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贄
A.反對封建社會里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 B.反對三綱五常為核心內容的封建禮教
C.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倡思想解放 D.揭露宋明道學家清心寡欲的虛偽主張
(10年石景山區統考)13.少林寺鐘樓前唐開元碑碑陰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圖贊”,贊語略曰:“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制。各有所施,一以貫之……”此圖從正面看,長者禿頂、須髯,是佛祖類人物,代表釋家。若稍換角度,遮住畫像右面,則左面就是頭挽高髻的老子側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則是頭戴儒巾的孔子側面像,代表儒教(家)。畫面是釋迦、孔子、老子三圣合體像。此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體現了古代中國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時代的人,不可能同時出現
C.儒、釋、道三家的主張各不相同.沖突激烈
D.反映了儒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決定性影響
(10年西城統考8.“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口所知擴充到氏,明日良知又有開始,使從明日良知在充到底。”這句話應出自 ( )
A.董仲舒 B.朱熹 C.陸九淵 D.王陽明
(10年北京調研試卷)15.“理會得熟時,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歷、刑法、天文、地理、軍旅、職官之類,都要理會,雖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識個規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這段話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發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2.(09年海淀期中)對董仲舒“天人感應”理論的評述,正確的是 ( )
①論證丁皇權的至高尤上 ②制約了君主的肆意妄為
③促進了道教理論的發展 ③闡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09年宣武期中)主張“明主峭其法而嚴刑,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亂”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韓非子 C.孟子 D.孫子
(2)漢代儒學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09年海淀期中)韓非主張“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下列措施能印證這一主張的是 ( )
A.車同軌、書同文 B.焚毀詩書 C.崇尚黃老 D.罷黜可家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