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7·高考遼寧卷)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
方永剛既是“知者”,________是一個“行者”。他通過腳踏實地地________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使得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威力通過傳播者知行統(tǒng)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________出來。
A.也 躬身 體現(xiàn) B.更 躬行 發(fā)揮
C.更 躬身 體現(xiàn) D.也 躬行 發(fā)揮
[解析] 第一個橫線處應是遞進關系,“躬行”是親自去實行,符合語境。“發(fā)揮”跟句中“威力”一詞搭配恰當。
[答案] B
10.(2007·高考重慶卷)將下列選項中的詞語依次填入各句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
(1)某市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經(jīng)濟建設要注重環(huán)境保護,________該市的環(huán)境保護仍然嚴重滯后。
(2)醫(yī)院作為特殊的公共________,應該講究語言得體,“歡迎你再來”這一類的語言是不宜隨便使用的。
(3)人們在異國他鄉(xiāng)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棄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棄也最難放棄的就是母語。
(4)談到?jīng)Q賽對手時,教練說:“這將________是一場漂亮的比賽,在決賽中和他們會師是一次獨一無二的機會。”
A.坦陳 場所 必須 必然
B.坦陳 場合 必需 必定
C.坦承 場合 必需 必然
D.坦承 場所 必須 必定
[解析] 坦陳,重在陳述;坦承,重在承認。根據(jù)語境,應為“坦承”。場所,活動的處所;場合,一定的時間、地點、情況。必須,表示原則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如學習必須刻苦鉆研。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如日用必需品。根據(jù)語境應選用“必須”。必然,事理上堅定不移;必定,表示判斷或推論的確鑿,表示意志的堅決。
[答案] D
9.(2008·高考重慶卷)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使上下文連貫起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場極其可怕的災難,__①__會讓我們經(jīng)歷苦痛,__②__我們的希望不會沉淪,__③__會升騰。__④__從災難發(fā)生那一刻起,我們都在為那些災難中的生命祈禱,__⑤__這場災難產(chǎn)生如何可怕的破壞力,我們也都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們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個方向聚集,愛心與力量__⑥__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nèi)傳遞到災區(qū)。
[解析] ①②兩句應是轉(zhuǎn)折關系,③是反向遞進,④表原因,⑤⑥是條件關系。
[答案] 雖然 但是 反而 因為 無論 就
8.(2008·高考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
①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隊伍________化建設已經(jīng)有了制度保障。
②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________從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
③到半夜,小說終于脫稿了,他________地摸著胡子,長長地松了口氣。
A.年輕 以至 躊躇滿志
B.年青 以致 躊躇滿志
C.年輕 以致 自鳴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鳴得意
[解析] “年輕”可以指青年人,也可以指年齡不一定小的人。如:長得年輕。“年青”只指青年人。“以至”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動作、情況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結(jié)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jié)果(多指不好的結(jié)果)。“躊躇滿志”形容對自己的現(xiàn)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鳴得意”表示自己很得意,多含貶義。
[答案] A
7.(2008·高考北京卷)將下列詞語依次填入下面這段話的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濱的聶耳紀念碑,用素凈的大理石________成,稍稍傾斜地平置于長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邊緣內(nèi),________著勻稱的海濱卵石。碑石________“耳”字形,有如________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傾聽著大海的呼嘯和浪濤之聲。
A.雕 鋪 呈 貼 B.塑 鋪 像 畫
C.塑 擺 像 貼 D.雕 擺 呈 畫
[解析] 雕:在竹木、玉石、金屬等上面刻畫。塑: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物形象。鋪:把東西展開或攤平。擺:安放,排列。呈:具有(某種形式);呈現(xiàn)(某種顏色、狀態(tài))。像: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點。貼:把薄片狀的東西粘在另一個東西上。畫:用筆或類似筆的東西做出圖形。從語境上看,用A組詞語最為恰當。
[答案] A
6.(2008·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恰 ?( )
A.教育是打開個人智慧之門的金鑰匙,也是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鋪路石,更是人類文明傳續(xù)的不竭動力。
B.草原上,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散落,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來,湘江培育著兩岸的鄉(xiāng)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僅流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蕩漾在他們的夢境中。
D.樹立大國風范,涵養(yǎng)大國心態(tài),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開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國人民團結(jié)、理性和智慧。
[解析] A項中“傳續(xù)”是延續(xù)的意思。B項中“沉浮”是一起一落的意思。C項中“培育”是培養(yǎng)幼小的生物,使它發(fā)育成長的意思,用在這里不合適。可換成“哺育”。D項中“涵養(yǎng)”是蓄積并保持的意思。
[答案] C
5.(2009·高考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恰 ?( )
A.這幾位大學畢業(yè)生雖然工作經(jīng)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決心自主創(chuàng)業(yè),牛刀小試,開創(chuàng)一番新事業(yè)。
B.陽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賓合江門廣場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廣場上表演太極拳,引來無數(shù)行人側(cè)目觀看。
C.2009年5月9日,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老人溘然長逝,這讓他的老搭檔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鶴子”,隱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寫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絕唱,才能成為名人。
[解析] A.牛刀小試:比喻有大才干的人先在小事情上展示一下。句中“幾位大學畢業(yè)生工作經(jīng)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不能說是“有大才干的人”。B.側(cè)目: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而又憤恨。不合語境色彩。C.失之交臂:形容當面錯過,失掉好機會。不合語境“悲痛、悲傷”義。D.固然:連詞,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zhuǎn)折。合乎語境。
[答案] D
4.(2009·高考湖北卷)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 ?( )
A.剛剛蘇醒的大地上,裊裊炊煙彌漫開去,遠處傳來汪汪的狗吠聲,一切顯得那么靜謐。
B.歷史如同一條長河,從源頭連綿不斷地流去,每一個階段都具有特立獨行的標志。
C.演講是一種藝術(shù)。演講中勢如破竹的滔滔雄辯,侃侃而談,未必能贏得高明的聽眾。
D.水面鑲嵌在高峽深谷中,平滑得像綢緞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紋便蕩漾起來,精致且迷人。
[解析] B項,“特立獨行”,特,獨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句中不是說人的行為,使用不當。
[答案] B
2.(2009·高考山東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處的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
①談起抗震救災,溫總理________很深。他動情地說:“這次抗震救災,更加深了我對人民的愛。”
②在破解開發(fā)型資源城市轉(zhuǎn)型難題的過程中,該市________原有資源,以釩鈦資源開發(fā)為重點,努力打造世界級的產(chǎn)業(yè)集群。
③作者科爾曼年輕氣盛,觀點鮮明,但常常論據(jù)不足或論證不周,________顯得犀利有余,老練不夠。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觸 依附 未免
C.感觸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解析] 感受:接觸外界事物得到的影響、體會。感觸: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的思想情緒。“感觸”側(cè)重思想情緒。依附:附著,依賴、依靠。依托:依靠。“依托”側(cè)重有所憑借,借托。未免:實在不能不說是……,表示前面所說的情況不合適,或?qū)η懊嫠f的情況不以為然,含有委婉批評的意味。不免:副詞,表示由于前面所說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種消極的結(jié)果。“科爾曼年輕氣盛”正是“老練不夠”的原因。此處是對科爾曼的客觀評價,沒有批評語氣。
[答案] C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