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彈一星:1964年原子彈,1966年導彈,1970年“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
(2)東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研究成功燦型雜交水稻。
(3)銀河系列計算機:1983年銀河Ⅰ號,1997年銀河Ⅲ號。
(4)神舟飛船:2003年“神舟”五號載入飛船發射成功;2005年“神舟”六號發射成功,2008年“神舟”七號發射成功。
2、教育
(1)掃盲教育:1950年開始,2001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2)義務教育: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世紀90年代提出“科教興國”戰略,2001年基本普及九華義務教育。
(3)高等教育:建國初學習蘇聯。1958年開始“教育大革命”,學生要邊學習邊勞動。“文革”期間高等教育遭到嚴重破壞。1977年恢復高考。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建立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和民辦教育也發展起來。
(4)科教興國:1995年以來,黨和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加快了教育的改革步伐。
3、電影和電視
(1)電影
①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放映電影《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這一天被稱為“世界電影日”。
②美國格利菲斯被譽為“現代電影之父”,代表作品《一個國家的誕生》。
③“默片時代”(1927年之前)的電影明星卓別林,代表作《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
④有聲電影產生,標志著世界影響進入全面繁榮階段。
(2)電視:1926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被稱為“電視之父”。成為最普遍的大眾媒體。
2、美術和音樂
(1)18-19世紀之交的貝多芬與古典主義音樂
貝多芬的作品集古典音樂之大成,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聲。其享譽世界的作品《月光奏鳴曲》《田園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和《合唱交響曲》等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瑰寶。
(2)19世紀的印象派藝術
①印象畫派: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根據自己眼睛的觀察和廠家,來表現微妙的變化。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是這一畫派的代表作。
②印象派音樂:強調音響和音色,主張用聲音的響度和色彩,取代傳統音樂中的調式與聲體系。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德彪西,作品是《牧神午后·前奏曲》。
(3)現代藝術的興起
①現代美術的發展:塞尚是后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是《埃斯泰克的海灣》,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還有凡·高的《向日葵》、畢加索的《自畫像》。
②現代音樂的發展:根據各自的創作理念譜寫樂曲。
1、文學
(1)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中葉的浪漫主義詩歌
背景:革命或改革成功后的歐洲各國并沒有出現啟蒙學者所描繪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美好景象,使人們普遍感到失望。
代表:①英國拜倫的《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唐璜)(“諷刺現代社會積弊”的百科全書),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②英國雪萊的《西風頌》,體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名言是“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的罪惡。
(3)19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說
俄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被羅曼·羅蘭譽為“我們時代里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4)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荒誕劇:表現了民對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失望、苦悶和迷惘。代表作是法國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8、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指的是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的以蒸汽動力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開始的以電力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50年代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的應用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1)、原因:①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②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后各國對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2)、主要發明: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典型代表。
(3)、影響:①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的變化。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變化。③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第三次科技革命對每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7、網絡技術、生物工程、宇航技術
(1)網絡技術: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誕生。1969年,國際互聯網問世。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把人們帶進了信息時代。
(2)生物工程
形成:20世紀70年代,由于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領域技術進步的支持,生物工程技術形成了。核心技術:遺傳工程。
應用:1997年,人類第一次用哺乳動物已分化的體細胞克隆成功“多利”羊。
(3)宇航技術: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生。1961年,蘇聯發射“東方一號”載入宇宙飛航,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國“阿波羅-11”登月飛船成功登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2003年,中國“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2005年,“神舟”六號發射成功;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成功;2008年“神舟”七號發射成功。
6、量子論
(1)內容:199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此后,愛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論。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原理的量子理論,量子論建立。
(2)影響:是20世紀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學理論之一,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根本認識有了革命性進步;帶來了許多劃時代的技術創新,如半導體和激光器的發明等,這直接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物質生活。
5、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內容: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時間、空間、運動、質量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相對的,可以互相轉化。
(2)評價: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論,樹立了新的時空觀、運動觀、物質觀。這一理論被后人譽為世紀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4、電氣技術
(1)運用:1867年,運用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及原理,德人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了電動機。美國人愛迪生是著名的電氣發明之,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
(2)影響:推動了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出現,豐富了人類文化生活,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3、蒸汽機的發明
(1)發明:18世紀60-70年代,英國人瓦特革新紐可門蒸汽機,研制出“萬能蒸汽機”。
(2)運用:1805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蒸汽輪機。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發明了火車機車。
(3)影響: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