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鮮戰爭
影響:①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韓國跟隨美國加入了資本主義陣營,朝鮮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②對美國的影響:在朝鮮戰爭中,新中國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進行了三年的戰爭,打破了蓋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美國通過戰爭扼殺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企圖徹底失敗了。③對中國而言,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支持了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④對中美兩國而言:兩國關系徹底破裂,長期處于敵對狀態。⑤對東北亞的蘇聯、日本而言:東北亞地區暫時處于相對和平狀態,美國的東北亞地區對蘇聯的壓力減小。日本抓住朝鮮戰爭的有利時機,經濟迅速復蘇,軍國主義又有所抬頭。
4、聯合國
標志:1945年12月25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
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等。
宗旨: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發展各國間平等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原則: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
作用:①在成立初期為美國所把持操縱,一度成為其稱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后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國家的加入,聯合國逐漸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講壇。②作為當代世界最大、最權威和最有影響的國際組織,在解決國際爭端時的緩沖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它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方面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但由于某些大國缺乏誠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和平
①戰后初期的和平運動
興起的原因:a、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戰爭的危害,反思戰爭給人類留下的教訓。b、二戰后,美國挑起“冷戰”,威脅著人類的和平生活。c、核戰爭的烏云給人類自下而上發展造成巨大威脅。d、社會主義國家和各國共產黨的號召和組織。
新特點及其原因:a、核武器毀滅性的后果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構成了巨大威脅。因此,反戰和平運動更多的是以核運動為中心。b、由于美蘇在全球范圍內的爭奪,更由于美蘇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幾十次,全人類都面臨著戰爭和核災難的威脅。因此,反戰和平運動吳現出廣泛性和全球性的特點。c、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戰爭特別是核戰爭已是全人類面臨的問題。因此,和平運動越來越趨向國際化。
作用:a、二戰后反戰和平運動對戰后世界局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b、反戰和平運動教育和動員了廣大民眾,使和平的思想逐漸普及,有助于提高對侵略戰爭的警惕,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②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東西方關系的緩和
原因: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霸權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進行戰略調整。
表現: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宮后,針對當時的情況對美國的全球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提出了“尼克松主義”。
2、冷戰
含義:“冷戰”政策是指美國針對蘇聯社會主義國家所采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
表現:①資本主義陣營:杜魯門主義的提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②社會主義陣營:建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華沙條約組織,與之對抗。
原因:①意識形態的差異。②東、西方進行爭奪的因素。
1、雅爾塔體系
概念:雅爾塔體系是二戰后期,美、蘇、英等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通過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為戰后設計的新的世界秩序。
形成條件:①歐洲在戰爭中受到嚴重削弱:德國淪為戰敗國;法國元氣大傷;英國實力消耗極大。②美國的軍事實力空前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③蘇聯壯大了自己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世界上惟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國家。④二戰后初期,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形成抗衡美蘇的力量。
實質:按美蘇意志劃分勢力范圍。
內容:①懲治戰敗國,防止法西斯主義東山再起;②重新確定戰后歐亞的政治版圖;③重劃法西斯戰敗國及其所占領地區的疆界;④建立聯合國等等。
評價:①雅爾塔休系的積極作用:它倡導和平、民主、使世界順利地實現了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從而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了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帶來的發展和勝利,并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創造了條件。②雅爾塔體系的消極作用:體現了大國強權政治,重劃國界、分裂國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國際關系和經濟秩序,給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造成軍事上的兩極化和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成為戰后國際局勢緊的根源。
6、二戰的啟示:①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②對邪惡勢力不能姑息養奸。③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④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應該和平共處、進行合作。⑤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擴張昌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要求。
5、二戰的影響: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②摧毀了法西斯主義,爭取和平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③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④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⑤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原因:①法西斯的侵略戰爭不僅威脅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國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脅到英、美資本主義大國的利益,法西斯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敵人。②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將蘇、美兩個大國卷入反法西斯戰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過程:大戰爆發后,隨著法西斯勢力的不斷放大。美國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改變以往的“中立”態度,加強對英國等國的援助。1941年秋,羅斯福和丘吉爾發表聯合宣言--《大西洋憲章》,提出尊重各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同時,美、英加強了對蘇聯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的代表齊集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主要活動:①為打敗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蘇、中四大國經常進行雙邊或多邊的高級會談,在政治上互相協作。②為了發揮同盟國家的經濟優勢,保證戰爭的順利進行,四大盟國在經濟上互相支持。③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戰場,以蘇聯為中心的蘇德戰場和美蘇盟軍支持的北非戰場在軍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擊法西斯勢力。
意義: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過程。
3、二戰的全面戰爭:①爆發:1939年9月,德軍突襲波蘭,二戰爆發。②擴大:1941年6月,德軍突襲蘇聯。1941年12月,日軍突襲珍珠港。③轉折:中途島海戰、期大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④勝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2、二戰的局部戰爭:①對日本制造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國際聯盟沒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②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英法控制的國聯不把石油等戰略物資列入對意大利的禁運范圍;英國掌控下的蘇伊士運河照舊供意軍使用;美國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國船只向交戰雙方運送武器。③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謂的不干涉政策;拒絕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國執行《中立法》,利利于叛軍。④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達到頂峰。⑤二戰爆發后:英法沒有對德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史稱“奇怪戰爭”。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