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臺執政--“霧月政變”(1799年)
1、原因:督政府統治軟弱無能,資產階級需要強權;拿破侖軍事威望高
2、過程:拿破侖潛回巴黎,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執政府,為終身執政
(“霧月政變”是一次典型的利用武力威脅來控制政權,然后以合法的形式確認結果的軍事政變。這一政變模式,以后在世界上不斷被沿用。)
(三)綜評拿破侖戰爭
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具有多重性質。
1、進步性(早期戰爭):它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抗擊了反法同盟對法國的進攻;同時將大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廣到大軍所到之處,極大地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勢力;
2、侵略性(后期戰爭):奴役了歐洲許多國家的民族和人民;
3、爭霸性:為了拿破侖個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大資產階級集團利益而與歐洲強國進行戰爭,又具有爭霸性質;
(二)后期作戰(1810-1815)
1、1812年,60萬大軍進攻俄國;
原因:為了打敗俄國,擴大歐洲大陸霸權
結果:被迫撤退。歸國時軍隊消耗殆盡,蘊藏覆滅的危機
敗因:戰略謀略上的失誤(根本);后方供應不足;氣候寒冷
影響:戰爭失敗,拿破侖軍事力量受到重創,帝國由盛而衰,是帝國崩潰的起點。
2、1813年,萊比錫大會戰(即與第六次反法同盟會戰);
性質:歐洲民族之戰
結果:法軍慘敗
影響:歐洲各附庸國及小邦趁機擺脫法國控制,拿破侖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3、1815年,滑鐵盧戰役(即與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戰
原因:1815年,拿破侖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登皇位
結果:滑鐵盧戰役,法軍慘敗
(一)前期作戰(1796-1810)
1、1796年,北意戰爭,擊敗第一次反法同盟
[思考]英、俄、普組建反法同盟的目的是什么?擊敗反法同盟有什么意義?
原因:英--維護歐洲霸權; 俄、普--維護封建統治
意義:捍衛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和共和國統治;打擊歐洲封建勢力
2、1798年,遠征埃及(原因:切斷英國與殖民地印度的交通線)
3、連克強敵
① 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② 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1805年,發動奧斯特里茨戰役,--拿破侖軍事才能發揮到極致)
③ 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重創反法急先鋒普魯士
④ 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1810)--拿破侖控制了除英、俄外的幾乎整個歐洲,奧地利公主嫁給拿破侖,標志拿破侖登上歐洲大陸霸主寶座。
3、機遇垂青
①1793年,圍攻土倫--暫露頭角;
②1795年平定保王黨叛亂--聲名遠揚
2、盧梭的學生(少年求學,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
18世紀80年代是法國大革命的醞釀時期。他迷戀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盧梭等人的作
品對他影響很大。他產生了對封建制度的不滿,開始追求自由和平等。
1、勇敢好勝
拿破侖出身貧困潦倒,卻磨礪了他寧折不彎、奮發自強的個性;
五年軍校生涯,受人嘲笑,強化了他孤僻、好勝的性格和勃勃雄心
2、總評:①堅持民主,警惕專制,他的精神與他所確立的原則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②為美國的建立和國家的民主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無愧于“國父” 的稱號;
拿破侖
1、高尚品格:將國家、民族利益置于個人之上,不戀官位,不慕權勢
在美國數十位歷任總統中,華盛頓和林肯是受后人崇敬的兩位最偉大的總統。然而,兩人造就自己歷史英名的行為模式,卻不盡相同。林肯依靠“有所為”而成就英名。……。華盛頓的歷史英名造就,主要靠的卻是他終身一貫的“有所不為” ……
-- 張光《誰造就了華盛頓不朽的英名》)
有所為:領導獨立戰爭、主持制憲、首任總統
有所不為:①拒絕當國王 ②辭去大陸軍總司令 ③不當終身總統
2、第二任期(1793--1797)
①鞏固第一任期內的成果;
②政治:維護聯邦的統一,尊重憲法和各項法律,擯棄黨派偏見,弘揚宗教和道德
③經濟:西進運動
④外交:宣布“嚴守中立”政策,使美國避免介入歐洲戰爭;--美國孤立主義的先導
⑤制度:創立美國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制度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