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踐指導: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歸納]俄國(蘇聯)在近代史上的歷史分期
1917年以前:沙皇俄國
1917-1922年:蘇維埃俄國
1922-1991年:蘇聯
(一)理論指導
1、一戰期間,撰寫文章:①背景:俄參加一戰,經濟惡化,矛盾激化,反戰反沙皇運動不斷
②內容:指出戰爭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提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策略;
提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甚至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取勝等
③意義:在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是十月革命的理論指導。
2、二月革命后,發表《四月提綱》
①背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性質上屬于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并存
②內容:提出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
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
③意義: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俄國實際問題;
為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依據
3、七月流血事件后,發表《國家與革命》(--系統論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并敦促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立即組織武裝起義
4、創建政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①內容:A、制定黨綱(無產階級專政)
B、成立布爾什維克黨
②意義:A、標志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
B、列寧主義誕生(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思想體系)--帝國主義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3、理論宣傳:《火星報》--第一份全俄馬克思主義報紙
2、流放生涯:流放西伯利亞、完婚
1、政黨雛形: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
(二)理論研究--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1、《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一次系統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發展及其消亡的規律
2、對于19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中的一些新現象如壟斷組織的出現、帝國主義兩大軍事同盟的形成等問題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列寧
(一)領導工人運動
1、與各國工人政黨的領導者或通信、或面談,在思想上給那些新成長起來的革命領袖以啟迪和幫助
2、反復教導各國社會主義者要從本國的條件出發,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獨立地決定本國革命的方針和策略
3、指導并推動建立第二國際
2、內容:①與馬克思在理論創作和實踐活動的合作(1844-1850)
(包括:《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唯物主義歷史觀、《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共產主義者同盟”、1848年革命、《新萊茵報》)。②給馬克思一家提供經濟援助。③支持馬克思的理論創作:以馬克思名義撰寫文章,提供創作《資本論》的第一手資料。
1、含義:這是恩格斯謙虛的說法,體現了他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貢獻歸功于馬克思的博大胸懷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