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為探索一條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領導黨和人民取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社會歷史的第二次巨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毛澤東為毛澤東思想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過渡時期(1949-1956)
1、三年經濟恢復(1949-1952)
2、社會主義改造(1953-1956)
①1953:過渡時期總路線
②1953-1956:三大改造(生產資料的私有制 → 公有制)
③1956: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三)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
1、重慶談判,與國民黨在重慶簽訂《雙十協定》
2、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意義: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和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的基本統一,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
1、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
2、領導人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取得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
3、建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等),開展游擊戰爭,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
4、進行理論創作,形成完備的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
5、延安整風運動
①內容:糾正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
②意義:使全黨從教條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掌握了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思想基礎
6、中共七大(1945):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二)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
1、參加“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的主要內容:批判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提出“政權由槍桿子中取得”
2、領導秋收起義
3、開辟井岡山根據地(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①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
②戰略戰術:游擊戰、運動戰
③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④理論研究: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理論上闡明中國新道路,為中國革命勝利指明方向)
4、遵義會議(1935)
①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幾乎陷入絕境的危急關頭
②內容:取消了“左”傾錯誤領導人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改組中央領導機構,毛澤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三人軍事領導小組: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
③意義: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一)建黨初期和國民大革命時期(1921-1927)
1、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2、在湖南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工人運動
3、從事農民問題的研究
4、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武漢)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