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①根源:由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引起的。②經濟危機是加速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內部隱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戰爆發的誘因。④法西斯侵略擴張勢力,是二戰的罪魁禍首。⑤綏靖主義政府的影響:綏靖主義者充當了二戰的幫兇。⑥蘇聯客觀上的綏靖主義作用。⑦30年代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沒有能夠阻止世界局勢朝著新的世界大戰的方向發展。
4、國際聯盟
成立:威爾遜在“十四點和平計劃”里提出了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巴黎和會上起草了國聯盟約,1920年初,國聯正式成立。
主要機構:會員國全體代表大會、國聯行政院、秘書處。
宗旨:宗旨在于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的和平與安全。
性質:英法控制下的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操縱國:英法(美國因巴黎和會的結果對其不利,拒絕參加)。
解散: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聯合國成立后,1946年國聯宣告解散。
活動:①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我國東北,國聯進行調查,宣布日本為侵略國,卻要對東北實行國際共管。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國聯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卻不把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列入禁運范圍。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調整
經濟:道威斯計劃的實施,帝國主義由遏制德國轉向扶植德國。
政治:《洛伽諾公約》的簽訂使德國的國際地位上升。
外交:《非戰公約》的簽訂,使20世紀出現了暫時的和平。
2、華盛頓體系
建立: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所構筑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際關系的新格局。
影響:①暫時緩和了列強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沖突。②確立了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確立了美英同為海上第一強國地位;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重新確認了對華“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③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受到了限制。④中國成為華盛頓體系的最大受害者。
1、凡爾賽體系
建立:協約國先后同德國、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土耳其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所謂的“丹爾賽體系”。其中最主要內容包括:領土問題;殖民地問題(委任統治權);軍備問題;賠款問題。
特點:掠奪性;分贓性;不能持久。
影響:①暫時協調了帝國主義在歐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體系。②使歐洲和中東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歐洲出現一系列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③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戰后的新秩序,重新劃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戰后歐洲的穩定與恢復。④體系內部隱含了許多矛盾,如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的發展和演變均為丹爾賽體系解體的重要原因。
4、影響:①對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害。②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③俄國無產階級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④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出現新高潮。
3、性質:總體上是帝國主義戰爭,塞爾維亞為獨立而戰,具體有民族解放性質,但不能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由各交戰國的參戰目的決定的。而各帝國主義參戰都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
2、過程:①第一階段:1914年,馬恩河戰役。②第二階段:1915~1916年,三次陸戰和一次海戰,即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日德蘭海戰,大戰的主動權開始轉移到協約國一方。③第二階段:1917~1918年,美國參戰,俄國革命,德國投降。
1、背景: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②具體原因: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原因:列強之間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過程:1879年德奧結盟,1882年德、奧、意結盟,三國同盟正式形成,德國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結盟,英國于1904年、1907年分別與法、俄結盟,三國協約正式建立。)③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3、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提出: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2)基本精神: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3)意義:雙百方針符合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科技興旺的方針。
選修三 戰爭與和平模塊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