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極意義:
(1)對中國:① 政治上,成為封建政治的理論基礎(維護一統);
② 文化上,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核心內容。
③ 教育方面,奠定中國古代教育傳統,保持文化連續性;
(2)對世界:① 漢后,對亞洲,傳播先進文化;
② 明清后,對西方,為歐洲啟蒙思想家所啟發、借鑒;
③ 當今,世界不少學者依然推崇儒學。
4、教學內容:--孔子整理編撰“六經”。
“六經”成為封建社會的教科書?鬃铀枷胍脖徽頌椤墩撜Z》,成為儒家經典。
3、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言傳身教(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等)
2、教學目標:--“成人”,成“君子”。
“成人”:舉止合乎禮數,言行合乎“忠”、“信”
“成君子”:禮與仁、言與行完美地統一起來,不僅具有獨善其身的自我修養,還要兼濟天下
評價:積極--注重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和服務社會意識,有利于社會發展;
消極--但重義輕利,不利物質經濟的發展。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孔子開創私學,讓教育對象“有教無類”,并使教育從“學在官府”向“學在民間”轉變
意義: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推動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
(三)影響
孔子開創儒家思想,后來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學,西漢成正統思想,對于鞏固封建國家大一統起積極作用;但發展至宋明階段,阻礙社會進步。
(二)內容
1、禮(孔子思想的目標、基礎)--政治概念
① 禮的含義:西周實行對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嚴格規定的一套宗法等級制度。
(“君臣有別,長幼有序”)
② 關于禮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規范,“非禮勿……”,從而形成西周時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時天下動亂局面。 (克己復禮)
③ 評價:
消極--孔子推崇周禮,恢復周禮,代表奴隸主貴族利益,實質是維護搖搖欲墜的奴隸社會規范制度,違背歷史潮流,體現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積極--追求統一安定、和諧有序的社會局面,使人們生活安定,有積極意義。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倫理概念
① 仁的含義:仁者愛人,包含仁愛、關懷、體諒、包容等一切美德,處理人際關系的的最高道德標準!
② 關于仁的做法:老百姓--“克己復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親親為大”
統治者--反對政府向百姓課重稅,應“節用而愛人”(愛惜民力)
③ 評價:積極--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有進步性; 消極--仁愛有等級
[辨析]禮與仁的關系:
只有禮而沒有仁,就會加深社會對立,導致矛盾激化;
只有仁沒有禮,就會產生沒有等級的仁愛,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線
3、中庸(協調禮仁方法)--哲學概念
①中庸的含義: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②達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禮、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
(一)背景
1、春秋:奴隸制 封建制 “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
2、孔子決心恢復周禮,傳承禮樂文化,創立儒家學派
6、影響:鞏固了東邊邊疆,維護了國家主權;同時也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使用“中國”國號)
[知識拓展]在近代,沙俄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三、康乾盛世
除此,康熙帝還革除舊制,施行新政,治河重農,提倡文教,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統治時期,中國成為疆域遼闊、統一繁盛的國家,封建的經濟文化得到發展,伸向中國的西方早期殖民勢力受到遏制,開始了封建社會新的相對穩定時期,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滴踝栽u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締造了鞏固和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材標題把康熙帝定性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
5、結果: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
▲內容: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往東至海為界,外興安嶺以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西屬俄國,以東屬中國
▲性質:兩國經過平等協商而簽訂的第一個具有近代性質的邊界條約。
▲影響: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維護了中俄邊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穩定。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