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營手工業:在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以紡織為代表的家庭手工業,是民間手工業的一種。作為農產的副業,家庭手工業產品主要用來交納賦稅和家庭消費,剩余的一小部分作為商品出賣。也有一些民間私人經營的民營手工業,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明朝中葉以后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全社會手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
1、官營手工業: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春秋戰國時期,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西漢武帝以后,煮鹽、冶鐵、鑄錢等最有利可圖的行為,都收歸官辦。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它憑借國家權力,征調優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精美。古代中國的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在冶金、制瓷、絲織等諸多待業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
5、陶瓷技術: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朝時,中國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明宣德年間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們奉為珍品,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棉紡織技術:元朝時,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棉紡織品產量增多,改變了絲、麻、棉的紡織品比例。
3、絲織業技術:中國又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考古發掘證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并有了絲織品。
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西漢政府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潮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致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
2、銅冶煉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這一領域眾多的發明創造,如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鐵器在農業、手工業領域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的水平。
1、青銅冶煉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精美青銅器,充分展示出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
2、均田制:面對土地高度集中,歷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實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限制土地買賣。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照人丁和田畝的多寡收取賦稅。這些措施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1、古代社會的土地所有制結構:(1)奴隸社會: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開始瓦解于春秋,崩潰于戰國末期。“井田制”是一種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度。其內容:一切土地屬于國王所有。周王把直接控制外的土地封賜給諸侯,但不得轉讓和買賣,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權,并且向周天子交納一定貢賦。
(2)封建社會: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經營,來源廣泛,土地兼并是最主要的來源和擴大途徑。自耕農土地私有制:自耕農經營,規模小,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4.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⑴自給自足(足:滿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繳納賦稅,很少進行商品交換。)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⑵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⑶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戰亂和苛政、天災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取得的,⑷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