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30-32題。
30.甲處的地形名稱是
A.喀斯特溶洞 B.沖積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錐
31.形成甲處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泥沙的堆積作用 B.地質年代風積作用
C.地質年代巖漿噴發 D.第四紀冰川堆積作用
32.甲地區所屬自然帶是
A.熱帶雨林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回答27-29題。
27.圖中①、②兩地之間的山脈是
A.賀蘭山 B.陰山
C.大巴山 D.秦嶺
28.①、②兩地所在省區的簡稱是
A.豫 B.秦或陜
C.甘或隴 D.川或蜀
29.關于①、②兩地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區,②地是半濕潤地區
C.①地是落葉闊葉林,②地是常綠闊葉林
D.①地是中溫帶,②地是暖溫帶
讀我國大陸東部季風區四地日平均氣溫≥10°C的開始日期與結束日期示意圖,回答25-26題。
25.若只考慮緯度因素,則四地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26.若③地的緯度較④地低,則③地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2006年8月15日,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累計生產了商品性木材50多億立方米,我國森林覆蓋率從8.6%上升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過了8億畝。根據我們現在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費量還遠遠落后世界的平均水平,據此回答第23-24題。
2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
①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 ②品種質量較差
③分布不均 ④人均占有量偏低
A.①② B.①③ C.④③
D.①④
24.下列改善我國森林資源現狀的做法中,合理的是
①在青藏高原地區營造用材林 ②在塔里木盆地興建薪炭林
③在江南丘陵地區種植經濟林 ④在城郊營造生態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讀右圖回答20-22題。
20.對圖中所示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西風帶,氣候溫和濕潤,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B.自然帶類型為溫帶荒漠帶,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C.全部為干旱區,自然帶體現了明顯緯向地域分異規律
D.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徑流年際變化大
21.圖中A地區降水的水汽主要來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2.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長絨棉生產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區條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17.秦嶺
-淮河一線是我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北疆地區--蘋果園、奶業、茶葉
②湟水谷地--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業
④云貴地區--烤煙、花卉、藥用植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我國下列省級行政區中,受寒潮影響較小的是:
A.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 B.西藏、云南、廣東、海南、臺灣
C.甘肅、陜西、山西、山東、河北 D.寧夏、新疆、河南、浙江、湖北
15.下列四組地方,氣溫年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黃河口附近 B.石家莊附近、黃河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12.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分布在:
A.黑龍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區 B.青藏高原地區
C.內蒙古高原北部地區 D.新疆的天山山脈以北地區
A.緯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陸差異
C.人為因素、海陸差異 D.緯度位置、人為因素
11.下列地區中,泥石流的分布較為廣泛的是:
A.廣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 B.山東、浙江的大部分地區
C.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的地區 D.甘肅西部、內蒙古的西部地區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