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的一項是( )
A.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宛延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
B.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C.除了他能去,還有誰呢?你嗎?你能去嗎?我看你不能去吧?
D.如果想對中國古代史有個初步的了解,可以參閱《四庫全書簡明目錄》(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此目錄包括經、史、子、集)。
3.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要再爭論了,事實勝于雄辯,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B.北大教授季羨林深受大眾尊敬,媒體也不斷給他扣帽子,冠以“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等稱號。
C.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由同一位老師授課,學生們的水平卻參差不齊,這個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D.起初是他創建了這家公司,后來公司又毀在他手里,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下列每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自栩 座右銘 迫不急待 休養生息
B. 精粹 化妝品 以儆效尤 提綱挈領
C. 氣慨 拌腳石 卓而不群 窮兵瀆武
D. 嬉戲 副食品 穿流不息 不肖子孫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
A.謚號(shì) 訕笑(shàn) 泥古不化(nì) 踽踽獨行(jǔ)
B.掮客(qián) 靚妝(jìng) 余勇可賈(gǔ) 自怨自艾(yì)
C.薄荷(bò) 太監(jiàn) 濟濟一堂(jì) 差強人意(chā)
D.漸染(jiān) 蒙騙(mēng) 乳臭未干(xiù) 曲高和寡(hè)
1、關注物質的性質 2、關注物質的變化 3、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象并進行比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結論
A、提出科學問題;B、假想和猜測; C、制定計劃; D、進行實驗;
E、收集證據; F、解釋與結論; G、反思與評價; H、表達與交流。
3、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內,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氣,使之立即熄滅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使之無明顯變化的是氧氣。
2、結論:“兩多一少”--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比空氣多,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即:A.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
C.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氣體中水的含量比空氣中水的含量高。
實驗探究步驟 |
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象 |
結論、解釋、化學方程式 |
⒈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⑴在兩個集氣瓶中裝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倒放水中。將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氣瓶內,吹氣 |
集氣瓶中的水排出,集氣瓶內充滿氣體 |
呼出的氣體大部分沒有溶于水 |
⑵在水中集滿氣體后,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從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
氣體無色 |
呼出的是無色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
⒉探究呼出氣體的性質 ⑴向一個盛空氣的集氣瓶和一個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各滴入幾滴石灰水,振蕩 |
盛空氣的集氣瓶內石灰水沒有變渾濁, 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內石灰水變渾濁 |
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
⑵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盛空氣和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 |
燃燒的木條在盛空氣的集氣瓶中持續燃燒一會熄滅; 燃燒的木條在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立即熄滅 |
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少的氧氣 |
⑶取一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呼氣,并與放在空氣中的另一塊玻璃片比較 |
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
人呼出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特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B、氧氣--支持燃燒(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供給呼吸。
3、物理性質: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質軟
結論:
⑴ 燃燒前:蠟燭通常為黃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燒時:① 蠟燭發出黃白色的火焰,放熱、發光,蠟燭逐漸變短,受熱時熔化,冷卻后又凝固。
② 木條處于外焰的部分最先變黑,外焰溫度最高。
③ 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蠟燭燃燒后還生成CO2,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蠟燭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現,更說明蠟燭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燒后:有一股白煙,能重新燃燒。說明蠟燭燃燒是蠟燭氣化后的蠟燭蒸氣被點燃。
實驗探究步驟 |
觀察物質的性質、變化、現象 |
結論、解釋 |
|
⒈觀察蠟燭的制作材料 |
燭芯棉線、外殼石蠟 |
由石蠟制成 |
|
⒉點燃前 |
⑴觀察蠟燭的顏色、 形態、形狀 |
乳白色固態圓柱狀 |
顏色:乳白色 狀態:固態 |
⑵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投入水中 |
浮在水上,難溶于水,硬度小 |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難溶于水 |
|
⒊ 點 燃 蠟 燭 |
⑴用火柴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火焰 |
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層,第二層最明亮,內層暗 |
石蠟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為焰心、內焰、外焰三層,第二層最亮,內層暗 |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
火柴桿接觸外焰部分先變黑 |
外層溫度最高,加熱用外層火焰 |
|
⑶用一干燥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 |
燒杯內壁有水霧,石灰水變渾濁 |
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
⒋ 熄滅蠟燭 |
⑴將蠟燭熄滅觀察 |
有白煙 |
蠟燭燃燒時先由固態轉變成液態,再汽化,而后燃燒 |
⑵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 |
白煙燃燒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