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河流的綜合開發
--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2.圖3.19為墨累--達令河流域水庫和灌溉區的分布圖,從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區截取了大量河流徑流。這樣做的結果是使下游水量明顯減少,生態環境惡化。在極干旱時,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影響河流的利用。我們從墨累一達令河流域開發過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訓?
點撥:從圖中可以分析出:由于降水量多的東部和東南部水庫眾多,攔截了大量河水;該區分布的大片灌溉區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徑流。這樣,匯入干流的流量大量減少;加上部分干流流經干旱的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區,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區屬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干燥,上游來水減少,必定導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態環境惡化。極度干旱時,就會出現海水倒灌現象。
從墨累-達令河流域開發的情況來看,主要是對水資源的數量掌握不清。導致引用過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態環境惡化,甚至發生海水倒灌現象。
板書設計
1.隨著農業的發展,灌溉不斷增加。根據圖3.18,總結灌溉對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點撥:圖3.18給我們的信息是:生態系統是個整體,其組成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其中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必定會引起其他諸多因素的改變。不考慮生態系統的這種關系,任意對自然環境加以改變,最終可能會給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本圖中,農業需要灌溉,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變化,最終造成了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種種災難:牲畜質量下降、魚類減少、土地鹽堿化。其實,這幅關系圖還遠未把許多影響表示出來。比如,濕地的減少,會造成鳥類減少;鳥類減少,會造成蟲災增多;人類如使用殺蟲劑則又會加劇環境的污染……
3.環境污染
煉銅企業大量排放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體,使許多生物消失絕跡。
活動
墨累--達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以亞熱帶大陸性干旱與半干旱氣候為主,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農業需要灌溉。在20世紀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植被破壞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和獲取煉銅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礦山開采也破壞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
18世紀下半葉:農業較為發達,盛產棉花、馬鈴薯和蔬菜。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大,整個流域環境較好。
19世紀后期,流域內人口激增,開始對對其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1.土地退化
田納西河流域是美國的老棉花帶。棉花是一種對地力消耗較大的作物,長期高強度地種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帶衰落。
2.從農業發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長期,需水量較大,而冬季需量較少。田納西河流域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發展有什么影響?如何利用田納西河的資源發展農業?
點撥: 第一問從灌溉不足、資源浪費、農業減產等方面思考;第二問從修建水庫等方式進行調整季節分配等方面考慮。
⑶水系
優點: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圖3.17)。
缺點: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較大。②水量很不穩定。
⑷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銅、磷、鋅、云母等。
思考
田納西河水量的變化對航運會有什么影響?怎樣才能改善田納西河的航運條件?
點撥: 在徑流量小的季節影響航運的順利進行。第二問從修建水庫和大壩等方面進行調整河流的徑流量。
1.田納西河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根據流域的氣候特征,田納西河水量季節變化有什么特點?
點撥: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
2.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較大
利: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弊:使得陸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運對溝通上、下游地區之間的聯系,作用十分突出。
⑵氣候
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
P56思考
一個河流流域的開發利用,與其本身的自然環境有關,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就適宜發展農業;而科羅拉多河,河道狹窄、落差大,就適宜開發水利資源,對于田納西河來說,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環境,是避免盲目開發的首要條件。
1.田納西河流域的基本情況
田納西河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發源于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圖3.15)。
山地是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因此應保護好它的植被生態;河流是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河谷平原是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因此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