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新課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或“小品”,感性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狀況。
學習主題一: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地理背景
通過讀東北地區位置、氣候、地形、土壤、交通、工業分布等圖,確定東北地區的位置及范圍,具體評價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區位條件,得出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優勢是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然后從質和量兩方面去分析。
知識結構:
1、地理位置與氣候特征的內在聯系
氣候對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
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長季節等。東北地區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溫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熱量和水分配合得協調,僅可以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的需要,這就便得農作物生長季節集中在氣溫較高的4~10月,農事活動為春播、夏管、秋收,同時農作物適應環境多為喜冷涼品種,如甜菜等。
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條件和布局特點;東北地區農業生產中存在問題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學生基本掌握農業區位分析方法,通過前幾單元的學習,學生基本具備了讀圖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對案例學習的方法已了解。但學生初中的區域地理知識仍不足,在學完東北地區,用同樣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區域時,但具體某一區域的地理背景知識比較模糊,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識與高中教材的糅合問題。
分析地理條件(氣候,地形、土壤,社會、經濟),農業布局的特點---分為三大農業生產區域(耕作農業區,林業和特產區,畜牧區),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地區專業化生產,),農業發展方向(平原區,西部草原區,山區)
本節的教學內容的三大主題:主題一 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條件、資源優勢);主題二 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特點(農業在全國的地位、區域內部布局特點);主題三 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存在問題、農業主要發展方向)。
課標 |
1、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地區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途徑。 |
2、以某農業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的發展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
||
課標解讀可以從兩方面解讀,一是結合本章節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二是通過書本案例教學,應提取分析區域某經濟發展的方法和技能。 |
||||
知識與技能 |
第 一 節 |
掌握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
掌握區域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
|
1、了解東北地區的范圍、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基本特點。 2、理解東北地區因地制宜組織生產,形成不同特色的農業布局。 3、理解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4、了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理解東北地區內部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方向。 |
1、學會分析某區域農業發展條件、布局特點的基本方法。 2、了解區域農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尋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方法和途徑的能力。 |
|||
通過本節的學習,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必須還應具備課標“三維”的其他二個維度的要求。 |
||||
過程與方法 |
1、能夠通過網絡、報刊、雜志等各種媒體收集地理信息及從現實生活中獲取地理信息,如結合本地的農業、發展條件,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理論和方法對本地區的農業地理信息進行梳理、分析、解釋,得出本地區的農業發展特點、發展中存在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方向。 2、關注中央的農業政策和經濟發展的策略調整,了解全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1、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
2.對策
⑴產業結構調整
⑵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加強規劃與管理
1.問題
⑴產業升級面臨困境
⑵城市建設相對落后
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時間 |
|
|
問題 |
|
|
優勢 |
|
|
主導產業 |
|
|
特點 |
|
|
原因 |
|
|
影響 |
|
|
4.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3.良好的區位條件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