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
⑴來自于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⑵由于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新疆的綠洲分布有什么特點?請聯系水源和地形條件解釋原因。
點撥:天山北部水汽主要來源于北冰洋,北坡屬于迎風坡,隨著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脈阻擋的影響,南疆與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綠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狀分布。原因是河流水來自兵雪融水補給和盆地地形雨。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本區條件分析:
①基本條件 --氣候干旱少雨
氣候干旱,地表水貧乏,河流欠發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質條件 -- 地面疏松,為沙質沉積物
由于由于氣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
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節,從而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荒謨化進程。
本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它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氣溫、降水的變率大。雨量的變化,對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加劇荒漠化進程。
活動
根據圖2.4,分析說明荒漠化形成過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點撥:圖2.4表示了荒漠化兩個正反饋效應(惡性循環),說明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1.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么關系?并分析原因。
點撥: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對應溫帶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對應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對應荒漠地區。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強。原因是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3.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內陸,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區干旱特征的成因圖示:
教師補充講解:由于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響,再加上周邊高大山地特別是隆起的青藏高原,進一步阻隔了水汽的進入,干旱就成為了這一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帶。
⑵景觀特色--以草原、荒漠為主
|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
賀蘭山以西 |
賀蘭山 |
內蒙古高原東部 |
年降水量 |
不足50毫米 |
200毫米以下 |
200毫米以上 |
|
干旱程度 |
極端干旱區 |
干旱區 |
半干旱的草原地帶 |
|
自然景觀 |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聳的山地迎風坡,降水稍多,山頂冰雪覆蓋。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為綠洲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
草原 |
思考
2.地貌特點: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1.范圍
地形區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
行政區劃范圍: 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
說明:這里所說的西北地區是指位于非季風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并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⑵形成
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⑶主要表現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化。
⑷影響
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
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花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
活動
根據你的理解,運用下列關鍵詞解釋荒漠化的含義。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區 氣候因素 人類活動 沙漠化
點撥:荒漠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實質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堿化,所謂“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1.土地退化的形成
3.綜合開發存在的問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