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文中畫線處所說建造50兆瓦電站需要100臺1兆瓦電機的必要性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充分考慮風源狀況,確保在風速較低時也能提供符合設計要求的足夠電能。
B.為空氣發電機提供足夠數量的可供壓縮儲存的空氣。
C.綜合使用風力發電和空氣發電技術,使之相互補充、相互利用。
D.開辟全新的能源提供新途徑,充分利用取之不盡的風力和空氣。
10.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沙塵暴曾給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帶來好處,因而必將被人類所利用。
B.風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這將會使海平面逐漸升高。
C.既然是人為因素加劇了沙塵暴的危害,人類也就完全有能力減少這種災害的發生。
D.大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因此人類應當順應大自然,而不要企圖去改變大自然。
這篇文章題為“沙塵暴”,而且是圍繞“沙塵暴”來展開論說的,那么究竟何謂沙塵暴,這是首先要正確理解的。第7題列出的四種解釋都來自原文,最準確的是A項。B項是一種描述性的說法,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解釋,可排除。C項與原文的意思不符,因為風對草原帶風化物進行篩選分類,只是有一部分“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被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形成了沙塵暴,并沒有解釋沙塵暴的含義,也可排除。D項也是說沙塵暴形成的原因,也不算作解釋。A項說沙塵暴是“天氣現象”,它形成的原因是“風將大量沙塵卷起”,造成了“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這些都是沙塵暴作為一種天氣現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應選A。
第8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答案是B。“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個句子在文中內涵比較豐富,需要仔細體會。本題提供的四個選項都與全球生態平衡有關,都有一定的干擾度。A項說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態平衡中起一定的作用,基本上用的是原文句子,符合原意,是正確的。C項除“能使大氣中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對原文略有改動外,其余都是用原文的句子,符合原文意思。D項說沙塵不僅在土壤分布與補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環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只是對原文作了簡化,并無實質性改變。而B項說“沙塵逐漸集聚形成沙塵暴,在全球范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不符合文意。因為沙塵暴不是由沙塵逐漸積聚形成的,更沒有起到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所以理解錯誤。換個角度說,原句說的是“沙塵”的作用,B項暗轉為“沙塵暴”了。
第9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正確的是A。解答本題,首先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導致了沙塵暴災害的加劇。文中提供的大量信息足以提示考生“加劇沙塵暴災害的原因”肯定與人有關,與人的活動有關。表述不正確的,顯然應該是純自然狀態下造成的內容。B、C、D三項都與人的活動有關,應該說都是正確的。只有A項說的是地質史上的一種現象,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后的一種結果,因而不是加劇沙塵暴災害的原因。
第10題考查推斷能力,答案是C。A項推斷的依據是原文中“澳大利亞的塵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塔斯曼海……也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但這段原文上是說“沙塵暴雖給……帶來好處”,不能推斷“因而必將被人類所利用”這一結論。B項依據原文“風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氣吹向大陸”作推斷,但從中并不能推出“這將會使海平面逐漸升高”的結論。D項推斷的依據是哥德說的“大自然是不會犯錯的”,但不能推出“因此人類應當順應大自然,不要企圖去改變大自然”的結論。C項是基于全文立論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因此是正確的。
9.下列對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強上升氣流把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態巨變。
C.沙塵暴中混入了工礦企業排放的有害成分和來自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8.下列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
A.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態平衡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B.沙塵逐漸積聚形成沙塵暴,在全球范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C.沙塵含有堿性,能使大氣中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環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1.C(錯在“封閉性的文化系統”,請看文章末段“通過商業實踐熔鑄變通……”之說)
2.B(A項“民眾”之說不當,原文“衣冠”指世族;C項錯在“道家學派”無根據,第三段的“道學”指儒學道流;D項錯在“徽州文化的主體”之說)
3.A(B項“具有普遍意義”無根據;C項“國家觀念淡薄”與文意不合;D項主要錯誤在于把“科技近現代化”看成是商人“促進”的)
4.D(該項“致使”之說文中無據,或者說前后無因果關系)
(一)1.(1)證明東晉已出限楷書這一字體;(2)為《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提供了旁證。(參考一、二兩段末句作答;必須有“旁證”的意思)
2.(1)(史載)說明《蘭亭序》的由來;(2)說明《蘭亭序》及其摹本的去向。
3.當時就有楷書、行書的記載;流傳至今的碑貼摹本。
4.D、E(A項前一分句錯,請注意第二段原文的表述和“但”的作用;B錯,就是依據當時的出土作推斷的;C錯,“批示”的內容及引用意圖都表明毛澤東對壓制不同觀點不滿)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