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段中,作者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請聯系“門”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這是2001年全國卷的第22題。解答本題,首先要弄清“門”在文中的主要含意。文章首段說門內“隱藏何等樣的奧秘”。第三段又進而說,“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的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而“玻璃門”是完全透明的,不具有“隱秘的性質”,不解掩蓋藏在它內部的事物,也不解給心兒造成懸念,所以“玻璃門根本不是門”。依據這樣的分析,本題答案是:因為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而玻璃門是透明的,做不到這些。或:因為玻璃門是透明的,毫無隱秘可言,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
1.請參見第38講“典型題分析”第1題。
2.要堅持觀點和材料一致的原則。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應注意下列三點:
1.要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評述文章的主旨
本項不要求考生作直接評述,而是放在綜合賞析題中,要求考生判斷評述的正誤。
我們在這一部分的三個小標題中都用“評述”二字卻不用“評價”二字,這是因為這一方面的試題注重的是“評述”。就答題來說,也是以“述”為主,以“評”為輔的,所以考生對“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試題不必畏懼,因為它本身并不難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評價。
2.評述作者提出某種觀點態度的原因
譬如1998年全國卷第27題: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
(1)作者為什么吃驚?
(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么悵然?
又如2001年全國卷第22題:“第三段中,作者說:‘玻璃門根本是門 。’請聯系‘門’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這類試題實際上是要求對文章各部分內容之間作用因果關系的分析,透過“結果“去尋求相應的原因。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