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具有兩個顯著特點:(1)接觸性; (2)被動性.所謂接觸性,即指物體受摩擦力作用物體間必直接接觸(反之不一定成立)。這種特點已經包括在摩擦力產生的條件里,這里不贅述。對于摩擦力的被動性,現仔細闡述。所謂被動性是指摩擦力隨外界約束因素變化而變化.熟知的是靜摩擦力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
例2 (1992年全國考題)如圖2所示,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個力,即
、
和摩擦力作用,木塊圖2處于靜止狀態,其中
=10N、
=2N,若撤去力
,則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為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解析;沒有撤去時,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此時靜摩擦力大小為8N,方向向左.撤去
以后,物體在
作用下不可能沿水平方向發生運動狀態的改變,物體仍保擰靜止.此時地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向右.從上述分析可見靜摩擦力是被動力.答案應為(D).對于滑動摩擦力同樣具有被動性.
(1) 物體間直接接觸
(2) 接觸面粗糙
(3) 接觸面間有彈力存在
(4) 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這四個條件緊密相連,缺一不可.顯然,兩物體不接觸,或雖接觸但接觸面是光滑的,則肯定不存在摩擦力.但滿足(1)、(2)而缺少(3)、 (4)中的任意一條,也不會有摩擦力.如一塊磚緊靠在豎直墻,放手后讓其沿墻壁下滑,它滿足條件(1)、(2)、(4),卻不具備條件(3),即相互間無壓力,故磚不可能受到摩擦力作用.又如,靜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體它滿足了條件(1)、 (2)、(3),缺少條件(4),當然也不存在摩擦力.
由于不明確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導致答題錯誤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例1 (1994年全國考題)如圖1所示,C是水平地面,、
是兩個長方形物塊,F是作用在物塊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體
和
以相同的速度作勻速直綫運動,由此可知,
、
間的動摩擦因數
和
、
間的動摩擦因數
有可能是
(A) 0,
0 (B)
0,
0
(C) 0,
0 (D)
0,
0
解析:本題中選、
整體為研究對象,由于受推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可知地面對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故
0,對A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不受力,
可能為0,可能不為0。正確答案為(B)、(D).
13. 三棱錐P-ABC中,底面為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C=8,BC=6,又PA=PB=PC=13,則點P到底面ABC的距離為 。
12. 正四棱錐S-ABCD的高為2,底面邊長為,P、Q兩點分別在線段BD和SC上,則P、Q兩點間的最短距離為 。
11. 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V,AE、BF、CG分別等于所在棱長的、
、
,則三棱錐P-EFG的體積等于 。
10. 已知三棱錐的一條棱長為1,其余各棱長皆為2,則此三棱錐的體積為 。
9. 過正方體每三個頂點都可以確定一個平面,其中能與這個正方體的12條棱所成的角相等的不同平面有 。
8. 正方體的八個頂點中有四個恰為正四面體的頂點,則正方體的全面積與正四面體的全面積之比為( )
A. B.
C.
D.
7. 如圖所示,已知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錐,其一條側棱與底面垂直,它的長與底面邊長相等,長度均為1,那么該棱錐中最長的棱長是( )
A. B.
C.
D. 3
6. 已知三棱錐的三條側棱兩兩互相垂直,SA=5,SB=4,SC=3,D為AB的中點,E為AC的中點,則四棱錐S-BCED的體積是( )
A. 10 B. C.
D.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