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非洲是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廣的地區,人類如果能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的加劇,那
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積也將最廣。
B.一旦人類能夠控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加劇,那么滑
雪運動在歐洲將能繼續,臺風將遠離日本。
C.為避免增加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學家主張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
見使用核燃料不會產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持續降低,全球氣溫就有可能持續降低,人類也許將
面臨另一場全球變冷的挑戰。
這是2003年全國卷的7—10題。
第1題考查對文中基本概念的理解,答案是A。關于“溫室效應”這個概念,第二段有明確界定:“溫室效應,在物理學上是指……保溫效應。”這句話有四個要點:①保溫效應;②陽光透射;③密閉空間;④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對照四個選項,A項具備這四個要點,所以“最準確”。
第2題考查對文意的分析能力,答案是C。原文首段說明“全球變暖”的“災難性后果”。文中說,“最為嚴重的影響,將是……”,據此,C項符合題目要求。
第3題考查對重要文句的理解能力,答案是D。解答本題要扣住“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災難這一要求。D項“雷擊和蟲害”不是“人類自身活動”造成的;“人類對此束手無策”也不是“人類自身活動”的結果。故D項不正確。
第4題考查推斷能力,不正確的一項是B。B項有兩處錯誤:一是“滑雪運動在歐洲將能繼續”,因為滑雪運動能否繼續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加劇”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二是“臺風將遠離日本”,因為原文說,在全球變暖的條件下“昔日繞道而行的臺風將頻頻襲擊日本”,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后,充其量臺風只是“繞道而行”,不可能“遠離日本”。這兩項錯誤,既有推斷根椐不足之誤,又有推斷過程之錯。
對照原文,其他三項推測根據充分,推斷過程合理,因而都是正確的。
3.下列對“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災難”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世界各國遲遲不采取果斷和必要的措施,不改變能源結構和大力植樹造林,以致大
氣層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B.1850年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開采和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結果,大
大增加了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含量。
C.由于人類無限制的破壞,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劇消失,沙漠進一步擴大,使得
地表氣溫也隨之不斷升高。
D.因雷擊和蟲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導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減
少,而人類對此卻束手無策。
2.根據原文,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最嚴重的一項是 ( )
A.河流水量減少甚至干涸,飲用水源遭到破壞,導致不少地區沙漠擴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風暴將變得司空見慣,一些地區會因為過于干旱而無法種植各類作物。
C.數以百萬計的人因海岸線受侵蝕、海岸被淹沒和農業生產遭破壞而被迫離開家園。
D.臺風頻頻襲擊,致使短時間內大量降水,洪水泛濫,城市淹沒,山體滑坡,交通中斷。
2.推斷要合乎邏輯
這里所說的合乎邏輯就是符合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規則。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間是否有因果聯系;如果用類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間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這稱為推斷要有“理”。請參見典型題分析。
主要應注意兩點:
1.推斷的和想象的根據要充分
這“根據”就是原文的內容。原文的內容是推斷和想象的前提。前提條件必須充分。如果不充分,推出的結論便不可信。(這稱為推斷有“據”。)
主要有下列三種類型:
1.根據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結論
這實際上是運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想象進行再創造,推出原文沒有直接表述的觀點,得出原文所沒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結論,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譬如,我們在《篩選和整合信息》一講中全文引用了《轉基因作物》(1998年高考試卷選文)。文中說“早在1983年,生物學家就已經知道怎樣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將外來基因移植到某種作物的脫氧核糖酸中去,以便使它產生……”據此,可以推出這樣的看法:“生物學家知道怎樣通過轉基因技術使作物產生抗除莠劑等特性不過十多年時間。”文中又說:“同時也有些專家擔心轉基因作物可能對環境有危險……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劑的作物,它們一旦同野生狀態下的‘表姐妹’雜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會因此而成為除莠劑無法除掉的變種了。”據此,可以推出這樣的看法:“轉基因作物可能給環境帶來危險是轉基因技術研究中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兩例的推斷,都屬于根據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結論。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