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根據下述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問題。(11分)
材料1:某村有30畝河灘地。村委會協調將其轉包給一養蟹人,農戶獲得每畝100元補償款。養蟹人每年凈收益8萬元。合同到期后,農戶認為補償100元有失公平。經村委會協調,養蟹人在每年收益8萬元的基礎上,每年每畝再補償100元。養蟹人之所以讓步續約,是因為若不承包,收益為零,現每年只是減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農戶獲得更多的土地補償并參與蟹場生產,收入增加。養蟹人與農戶關系改善,積極性提高,經營成本下降,養蟹人凈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2:2003年、2007年我國收入分配狀況
指標 |
2003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長速度 |
GDP |
13.58萬億元 |
25.73萬億元 |
10.8% |
財政收入 |
2.17萬億元 |
5.13萬億元 |
22.6%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472元 |
13786元 |
9.8% |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
2622元 |
4140元 |
6.8% |
材料3:我國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來越重。例如,在4萬億元政府投資計劃中,2800億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400億元用于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3700億元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1)結合材料1說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7分)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4分)
(3)根據以上材料,從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角度為擴大內需提出你的建議。
(此題為稍作改動的2009年廣東省高考題,只做1、2問)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
35.下表是某年份內兩家制造同類產品的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的幾組數據比較。
|
產量萬臺 |
活勞動與物質消耗總量(萬元) |
單位產品平均售價(元) |
售出產品數萬臺 |
甲企業 |
1 |
300 |
400 |
0.7 |
乙企業 |
0.6 |
300 |
550 |
0.6 |
注:活勞動與物質消耗總量=總成本
企業利潤=總收益(平均售價X銷售量)-總成本
請用所學經濟常識簡要回答(8分)
(1)兩家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是什么? (4分)
(2)該年份內哪家企業經濟效益較好?(2分)
(3)兩家企業如何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2分)
34.有人說:“人民幣升值后,進口貨物便宜,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看法。(8分)
33.2003-2007年,全國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支出累計達到2.43萬億元、6294億元、1.95萬億元和3104億元,分別比上一個五年增長1.26倍、1.27倍、1.41倍和1.3倍。這表明( )
A.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的物質保障
C.財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D.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第Ⅱ部分 非選擇題(共28分)
32.下列對我國實行按勞分配認識正確的有( )
A.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B.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C.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D.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所要求的
31.下列關于商業保險說法正確的是( )
A.商業保險的對象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
B.保險關系的雙方權利和義務是相對應的
C.訂立商業保險合同必須遵循自愿原則
D.參加商業保險是保險者意志的體現
30.2003年至2008年,全國每年實現新增就業人數分別為715萬人、859萬人、890萬人、970萬人、1184萬人和1204萬人;總計有2500多萬國有和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680多萬人是再就業的困難群體;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0%~4.3%的較低水平。上述材料表明( )
A.黨和政府實施的積極就業政策得到落實
B.我國就業結構十分合理
C.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謀生的手段
D.我國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29.價值規律的內容包括( )
A.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C.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D.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8.紙幣是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這就是說( )
A.在一定時期發行多少紙幣是由國家決定的
B.紙幣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國家決定的
C.每種面值的紙幣各發行多少是由國家決定的
D.每種面值的紙幣各代表多大價值是由國家決定的
27.稅務工作人員到某公司查賬,公司財務人員隱藏實際收入10萬元,說“俺公司的收入為0”。公司財務人員隱藏實際收入將實際收入化整為“零”的行為是( )
A.不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 B.用欺騙、隱瞞等方式逃避納稅的行為
C.抗拒稅法規定的違法行為 D.用欺騙手段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