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審題要點
(1)認真觀察漫畫構圖,把握畫面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漫畫形象:人/物,形象的狀態(靜/動);
②漫畫布局:單幅/多幅,漫畫上下左右的層次順序;
③漫畫細節:形象的夸張性部分,如夸張的動作、表情和語言等;
④漫畫中的文字:漫畫的題目,漫畫中人物的語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畫多是對現實生活的喜劇化、夸張化、荒誕化表現,它往往通過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來提示問題現象。因此漫畫中越是夸張厲害的地方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漫畫的藝術夸張解讀其對應的現象或問題。
(3)描述漫畫內容,提煉寓意
漫畫題是指把漫畫從圖片轉化為文字表述的一種題型,因此先要把圖片轉化為描述性文字,再解讀文字中的揭示的問題、蘊含的哲理。從圖片到寓意一般要經過兩次思維轉換:圖→表象→寓意哲理。
(4)對應現實,發散思維,選擇角度和素材。
(5)另外還要了解漫畫創作的特點,利于我們全面深刻的審題。如漫畫的感情指向多為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針砭時弊;表現手法常常采用夸張、比喻、象征等達到亦莊亦諧的藝術效果;風格上具有諷刺性、幽默性和現實針對性的特點。
1、材料特征
(1)題目所給材料是一幅(幾幅)具有諷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畫。
(2)取材內容多源于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典型例析
例如2006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題目就是采用著名詩人雷抒雁的小詩《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所取。/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漬,/和地球上一樣復雜。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聯想與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貌似話題作文,實則為材料作文(材料為詩歌)。因為命題者特別提醒考生“聯想或感悟要與這首詩的寓意有關”,即必須以所給材料的主旨為作文的中心來寫,否則就有可能被判為離題,這是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區別之所在。
審題時要抓住“星星”這個意象,“星星”可代指一個事物或一個人物,還可指某種理想、夢想或美好的東西等。再從詩歌內容上看,指的又是兩種相反的認識,人們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現截然相反的認識。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人們由于距離、主觀想象、個人偏好,或某種因素等造成了認識上的偏差。所給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寬泛,可寫“現象與本質”“距離與認識”,也可寫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的對比。總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內在聯系立意,審題就不會出現差錯。
2、審題要點
詩歌是借助意象來表達情意的,而詩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征性,審題時可抓住意象這一特點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義和所指的對象,然后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積淀下來的不可隨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語言。對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則)審題時,我們要先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生活現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當今時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讀,發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傳序》中有這樣一則名言:“憂勞可以興國,豫逸可以亡身”。從歷史教訓層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從當今信息化社會實情看,“憂勞可以亡身”(如“過勞死”“重復建設”等)“豫逸可以興國”(借助高科技進行工農業生產、縮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題。
1、材料特征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詩(詩歌意象是我們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
(2)要求學生根據詩歌的意蘊或象征意義產生聯想或感悟,進行作文。
(3)詩詞型的不能寫成詩歌或詩句鑒賞短文。
3、典型例析
例2006年高考湖南作文題目:
“意氣”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列有三個義項:
①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請聯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分析]
2006年湖南卷作文題為命題作文形式,命題者在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做出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據命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但這道命題作文與以往不同,以往的命題作文,只是給出一個標題。今年在給出題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氣”一詞的三個義項,然后以“談意氣”為題作文。命題對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規定--既可就三個方面比較全面地談“意氣”;也可只取其中一個義項來談“意氣”,但不能脫離命題的三個義項而隨意發揮。
“意氣”的第一個義項是“意志和氣概”。“意志”指的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如意志堅強,意志薄弱,不屈不撓的意志。”“氣概”指的是“在對待重人問題大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真、豪邁的),如英雄氣概,氣概非凡。”“意志”“氣概”合用,便構成了“意氣”的第一個義項。就這一層意義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一種向上的,昂揚的精神狀態,如意氣風發,意氣昂揚。“意氣”的第二個義項,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動或意志的趨向”;“性格”指的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開朗、懦弱、粗暴等。”就這層意思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朋友間的相知相識,如意氣相投。“意氣”的第三個義項,是指“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這個義項是考生比較熟的。年輕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后又免不了以“意氣用事”自責。
命題者還要求考生“聯系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就還涉及一個選擇的問題。“聯系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并不意味著不能寫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關鍵是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如果脫離自己的感受與認識,片面強調形式以求美,簡單堆砌材料以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能視為好文章。
例2、2007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就是對“母語”這個概念的多角度的解釋和理解,材料本身對“母語”的涵義、性質、價值和意義以及母語與我的關系等方面作了解讀,為考生理解、體會后自選角度立意寫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類似的命題形式還有2006年高考天津卷的“愿景”,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材料對話題和題目中的概念“愿景”“符號”作了解釋和說明,為學生審題降低了門檻,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寫作指向。
2、審題要點
這種命題形式審題難度小,只要借助義項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即可。審題時還可參照“獨詞型”材料的審題方法。寫作角度也很明確,毋需在審題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時間。
1、材料特征
(1)題目選擇的是一個多義詞語作話題或題目。
(2)材料對詞語作了多方的解釋和理解。
(3)每個義項都可以獨立作為一個寫作角度。
3、經典例析
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廣東卷的作文都是命題作文,題目分別為“季節”“傳遞”。審題時,我們要綜合運用上述兩種方法,求得小、巧、具體的寫作角度。以“季節”為例,審題時,可先添加修飾語,縮小“季節”的寫作范圍: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愛的、事業的、歷史的、社會的……,再結合虛擬提問法對話題內涵進行挖掘,我們的“季節”怎么啦?通過分析可以派生出這樣一些角度:全球氣候變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愛的四季亙古不變(愛不分四季);人物心態的“四季變化”;中日關系“四季”變奏曲;城市高樓大廈四季不分給人們帶來的缺憾等。“傳遞”這個題目審題就更簡單了,運用虛擬提問法就可輕松搞定,如“傳遞什么?”“為什么要傳遞?”“怎么傳遞?”等。
縱觀歷年高考作文題,獨詞型的還不少:如1988年全國卷的“習慣”、1994年全國卷的“嘗試”,北京高考卷先后考的“規則”“轉折”“尋找”“包容”“安”“北京的符號”;上海卷的“雜”、“忙”;2005年高考江西卷的“臉”、重慶卷的“自嘲”;2006年高考四川卷的“問”、遼寧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等。
2、審題要點
(1)語境設置法 即在詞語或短語前后添加修飾語或設置一定的語境,使之更具體、更明確。當然命題作文的題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審題時,我們可以從概念的外延和內涵上去挖掘,尋求最佳角度。
(2)虛擬提問法 我們可以借鑒西方新聞寫作中的“5W”理論對題目中的獨詞進行虛擬提問。“5W”是指“是什么”(What)、“什么時候”(When)“什么地方”(Where)“是誰”(Who)“為什么”(Why)。拿到一個獨詞型或概念型的題目后,不妨多問幾下,通過遞加追問,變抽象為具體,可以打開寫作的思維,確立寫作的角度。同時,這種由果及因的追問,也能對話題有更深的認識,易把文章寫得深刻些。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