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業的生產,是由官府壟斷,即所謂的工商食官。
4、 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現,而是曲轅犁的發明,因為曲轅犁可以調節犁耕深淺,適應各種土地的精耕細作。
3、 春秋時期私田不是歸國王所有,而是歸私田主人控制,因為稅制改革承認了土地的私有權。
2、 注意夏商周時期,受封的諸侯只有對土地的世代使用權,而無權轉讓與買賣,需向國王繳納貢賦。
1、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5、 “冷戰”結束后,“一超多強”的局面出現,但這并不能說多極化格局已經定型,因為多極化是一個趨勢,有一個發展過程。
必修2
第十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易錯點
4、 世界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格局多極化,而不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3、 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不是擺脫美國的控制。
2、 美國的“冷戰”政策是指二戰后東西方陣營之間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除直接軍事交戰以外,一切敵對行動的總稱,但這并不是說當時世界上沒有發生戰爭。美國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區實行“熱戰”,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1、 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只是奠定了兩極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著美蘇兩極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確立。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