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2.
n對基因雜交 |
F1形成配子數 |
F1配子可能的結合數 |
F2的基因型數 |
F2的表現型數 |
F2的表型分離比 |
1 2 …… |
2 4 …… |
4 16 …… |
3 9 …… |
2 4 …… |
3:1 9:3:3:1 …… |
2n |
2n |
4n |
3n |
2n |
(3+1)n |
第二章 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
依據:基因與染色體行為的平行關系 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體上 證據:果蠅雜交(白眼) 伴性遺傳:色盲與抗VD佝僂病
現代解釋:遺傳因子為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
后代性狀分離比 |
說明 |
3
: 1 |
雜合子 X
雜合子 |
1
: 1 |
雜合子 X
隱性純合子 |
1
: 0 |
純合子 X
純合子 ;純合子 X 顯性雜合子 |
1.
①1866年發表 ②1900年再發現
③1909年約翰遜將遺傳因子更名為“基因” 基因型、表現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條件。
1.
黃圓 YYRR X 綠皺yyrr
黃圓YyRr
黃圓Y_R_ :黃皺Y_rr :綠圓yyR_ :綠皺yyrr 親組合
9 : 3 : 3 : 1 重組合
2.自由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5.分離定律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4.驗證 測交 ( F1) Dd X dd
F1是否產生兩種
高 1 : 1 矮 比例為1:1的配子
3.解釋
①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區分大小寫) ②因子成對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對因子中的一個。 ④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2.過程:人工異花傳粉 一對相對性狀的
正交
P(親本) 高莖 DD X 矮莖dd
互交 反交
F1(子一代)
高莖 Dd
純合子、雜合子
F2(子二代) 高莖 DD :高莖 Dd :矮莖dd
1 : 2 : 1 分離比為3:1
1.選材:豌豆 自花傳粉、閉花受粉 純種
性狀易區分且穩定 真實遺傳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