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章第(3)段劃線句中“寂靜”和“荒涼”不能互換,理由是 (2分)
6.文章第(2)段空格處應填入的詞語依次是□□和□□。(2分)
5.概括本文的語言風格,聯系文章分析其作用。(4分)
孟浩然的疏離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夜來去。”(1)
《夜歸鹿門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特色,用
在孟浩然的詩集里,這種與世間疏離的感覺隨處可見。孟浩然詩歌的取材,比諸其余盛唐諸大家,未免狹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詩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別詩了。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些詩里,一如“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這樣的比照,時常跳出。這雖是送別詩套數,在所存無幾的孟浩然詩作中,用得未免也頻密了點:(3)
吾觀鷦鷯賦,君負王佐才。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歸。 ――《送友人之京》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余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這些詩句里,青云與青山,水國與京華,“君”與“我”的剝離,似乎不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們的人生目標根本背道而馳。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個“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準備“兼善天下”,后者準備“獨善其身”。“我”對“君”的心態也頗可玩味。《鷦鷯賦》乃是張華所作,賦前序云:“鷦鷯,小鳥也,生于蒿萊之間,長于藩籬之下,……色淺體陋,不為人用,形微處卑,物莫之害,繁滋族類,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樂也。”以“鷦鷯賦”對“王佐才”,既有謙抑之態,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對“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4)
聞一多說:“我們似乎為獎勵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證生活的豐富,幾千年來,一直讓儒道兩派思想維持著均勢,于是讀書人便永遠在一種心靈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與伊、皋,江湖與魏闕,永遠矛盾著,沖突著,于是生活便永遠不諧調,而文藝也便永遠不缺少題材。”他認為孟浩然一生沒有功名,這項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顯著。他舉“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為例,贊揚孟浩然止于羨魚而并不結網,是難得的一貫,超出他的時代。(5)
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恰作于孟浩然應聘入張九齡幕府時。同時他還寫下“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書懷貽京邑同好》這類句子。其實,那個“羨魚”而不“結網”的姿態,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寫照。(6)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從前那些詩人們的作品里,每每顛倒了過來,或者說,詩中所表達的理想時常與他們現實的身份形成反差――窮時幻想兼濟天下,達時渴望退步抽身。對與孟浩然同時代的詩人們來說,功名富貴是一種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時,會大方地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張九齡功業極盛之時,詩作表達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歸隱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沒有入世之熱望,卻又始終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棄出世的姿態。他不曾經歷大進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將邁不邁的一瞬。(7)
關于他的那個著名傳說,似乎是他這種“兩頭不著”的境況的寫照:維私邀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8)
因友人引薦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誦的卻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悅,“故人”也不見得歡喜。聯系到他后來終于沒能留任張九齡幕府,這究竟是自覺的選擇,還是背運的笑料,真是難說得很。(9)
要說誰最好地“解決”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維。榮與辱,進與退,王維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擁有的都擁有了,該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詩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復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10)
孟浩然是幸運的,他不曾經歷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流離,不曾經歷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狽,甚至不曾經歷王維身陷賊中的尷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時。但也因為他總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與“外面”的世界始終疏離。不夠豐富的人生與對世間有限的關照,確實限制了他的創作。我們不能不欣賞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現存詩作而論,則不免于單調。一些詩意,有類一桶水倒來倒去。他與王維齊名并尊,但王維詩從體裁、題材到意象豐富變化,都非他能及。(11)
4.下列各項中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2008年,威尼斯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洪水災害。
B.雖然威尼斯屢遭洪水的侵襲,但這并沒有影響這座城市的詩情畫意。
C.曼谷、紐約以及上海等沿海城市面同樣臨消失的威脅,其主要原因與威尼斯相同。
D.所謂“摩西”工程是指往威尼斯地下灌注海水來提升城市地表的拯救方案。
3.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造成威尼斯在50年后“消失不見”的原因是 (4分)
2.文章(2)、(3)兩段運用了大量的數據,它們的作用分別是 (2分)
1.從文章內容看,第(1)段中的“水城”的含義是 (2分)
事實上,早在20多年前,意大利就拿出了一個拯救“水城”的計劃。這是一個名為“摩西”的解救工程。方案計劃在威尼斯的瀉湖與亞得里亞海相連的出海口上建造活動閘門。閘門的一端固定在海床上,另一端則不固定。平時,閘門隱藏在海面之下。一旦水位超過正常水位1.
“1900年,
何慶成認為,這種現象與全球演化密不可分。因為地質在冰期與間冰期之間,呈周期性地變化著。冰期非常寒冷,而間冰期比較溫暖,溫暖就必然會導致冰雪融化。雖然人類的活動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加速氣候變暖,但這種影響相對于地球本身的演化,并不算大。此外,威尼斯還處在軟土上,被稱為“軟土三角洲”。這種類型的土地屬于松散地層,遲早都會出現一個自然壓縮的過程。“這就好像沙子之間存在縫隙,如果將重物壓在沙層之上,或將沙層中的水抽掉,沙子就會下陷、變得緊密。”何慶成說,威尼斯目前就處于這種狀況下。城市本身就在自然壓密,然而二戰后,當地為了滿足工農業發展的需求,大量開采地下水,加速了軟土層壓縮的進程。土層被壓縮后,反映在地表就是高地消失。土層在下降,海平面在上升,從而加劇了對城市的破壞。(6)
城市沉降是長期的。哪怕氣候控制得很好、降水量很少,城市也在逐漸下沉。到目前為止,威尼斯在20年內已經下沉了30多厘米,威尼斯人生活的中心――圣馬可廣場,只高于警戒水位
何慶成認為,及早地應對,起碼有足夠的時間去延緩地面沉降。“但是,大的趨勢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那就是海平面在不斷上升。”我國一份海洋資料上顯示,中國渤海灣在未來的30年―50年內,海平面將會上升
威尼斯最嚴重的洪水發生在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