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DNA和RNA中所含的糖的種類相同
B、組成DNA與ATP的元素種類相同
C、T2噬菌體與大腸桿菌遺傳物質都是DNA
D、雙鏈DNA分子中嘌呤數和嘧啶數相同
6、下列有關對物質染色鑒別的試劑、結果全對的一組是
A |
果糖
斐林 磚紅色 |
DNA 健那綠 綠色 |
淀粉 碘 藍色 |
B |
RNA 吡羅紅 紅色 |
脂肪
蘇丹Ⅲ 橘黃色 |
酒精
高錳酸鉀 灰綠 |
C |
脂肪
龍膽紫 紫色![]() |
DNA 甲基綠 綠色 |
CO2 溴麝香草酚蘭 黃色 |
D |
線粒體健那綠
蘭綠 |
酒精
重鉻酸鉀 灰綠 |
RNA聚合酶 雙縮尿 紫色 |
5、關于生物體內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體內含有的元素,無機環境中都能找到,且各種元素含量差異不大
B、人體肌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是C,因此說,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C、生物細胞內微量元素有Fe、Mn、Cu、Zn、B、Mo等,是作用不太重要的一類元素
D、烘干的植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構成細胞最基本的元素
4、下列關于幾類生物的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細菌和蘭藻在結構上有其統一性,具體體現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及相同的遺傳物質等
B、硝化細菌與變形蟲結構上的根本區別是前者有細胞壁、屬自養型,后者無細胞壁、屬異養型,這也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
C、顫藻與發菜的共同點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顫藻含光合色素,而發菜細胞中含葉綠體
D、一個動物體的不同細胞形態和功能有其多樣性,本質上是由于不同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不同的
3、①、②、③、④、⑤、⑥是使用操作顯微鏡的幾個步驟,下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由視野⑴到視野⑵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⑴ 甲 甲 ⑵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谵D動細準焦螺旋 ③調節光圈
④轉動轉換器 ⑤左移玻片
⑥右移玻片
A、①→②→③→④; B、⑥→④→③→①;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2、 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病毒是一種生物,在分類上屬于原核生物
B、 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細菌的遺傳物質只有DNA
C、 由于病毒體內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D、 獲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將其接種在營養齊全的培養基上培養
1、 有關“生命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不是一個生命系統,因為它們不能完成生命活動
B、 一個病毒不是一個生命系統,因為病毒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C、 單細胞生物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命系統,而多細胞生物中的一個細胞不是一個生命系統
D、 一個細菌,屬于生命系統中的細胞、個體結構層次,同時也參與構成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這些結構層次
8.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 (1)氣體分子間有很大的空隙.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分子直徑的10倍.(2)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可以把氣體分子看作沒有相互作用的質點.(3)氣體分子運動的速率很大,常溫下大多數氣體分子的速率都達到數百米每秒.離這個數值越遠,分子數越少,表現出“中間多,兩頭少”的統計分布規律.
12.聲波 (1)空氣中的聲波是縱波,傳播速度為340m/s. (2)能夠引起人耳感覺的聲波頻率范圍是:20-20000Hz. (3)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 ①超聲波的重要性質有:波長短,不容易發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線傳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傳播;穿透能力強. ②對超聲波的利用:用聲納探測潛艇、魚群,探察金屬內部的缺陷;利用超聲波碎石治療膽結石、腎結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體內病變. 13.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其特點是:當波源與觀察者有相對運動,兩者相互接近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增大;兩者相互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減小. 八、分子動理論、熱和功、氣體 1.分子動理論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分子直徑的數量級一般是10 -10 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 、贁U散現象:不同的物質互相接觸時,可以彼此進入對方中去.溫度越高,擴散越快.②布朗運動: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微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是液體分子對微小顆粒撞擊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的宏觀反映.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的變化比引力的變化快,實際表現出來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體的內能 (1)分子動能:做熱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在熱現象的研究中,單個分子的動能是無研究意義的,重要的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 (2)分子勢能: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叫做分子勢能.分子勢能隨著物體的體積變化而變化.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引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分子間的作用表現為斥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對實際氣體來說,體積增大,分子勢能增加;體積縮小,分子勢能減小. (3)物體的內能:物體里所有的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 (4)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有著本質的區別.物體具有內能的同時可以具有機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機械能. 3.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1)做功:其本質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內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2)熱傳遞:其本質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 (3)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質的區別. 4. ★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 5★.熱力學第一定律 (1)內容:物體內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對物體做的功(W)和物體吸收的熱量(Q)的總和. (2)表達式:W+Q=ΔU (3)符號法則:外界對物體做功,W取正值,物體對外界做功,W取負值;物體吸收熱量,Q取正值,物體放出熱量,Q取負值;物體內能增加,ΔU取正值,物體內能減少,ΔU取負值. 6.熱力學第二定律(1)熱傳導的方向性 熱傳遞的過程是有方向性的,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而不會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見表述 ①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②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并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3)永動機不可能制成 ①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被稱為第一類永動機,這種永動機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②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制成:沒有冷凝器,只有單一熱源,并從這個單一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的熱機叫做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制成,它雖然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但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7.氣體的狀態參量 (1)溫度: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兩種溫標的換算關系:T=(t+273)K. 絕對零度為-273.15℃,它是低溫的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 (2)氣體的體積:氣體的體積不是氣體分子自身體積的總和,而是指大量氣體分子所能達到的整個空間的體積.封閉在容器內的氣體,其體積等于容器的容積. (3)氣體的壓強:氣體作用在器壁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器壁單位面積上受到氣體分子的總沖量. 、佼a生原因:大量氣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碰撞器壁,形成對器壁各處均勻的持續的壓力. 、跊Q定因素:一定氣體的壓強大小,微觀上決定于分子的運動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觀上決定于氣體的溫度和體積. (4)對于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PV/T=恒量
9.波的衍射 波在傳播過程中偏離直線傳播,繞過障礙物的現象.衍射現象總是存在的,只有明顯與不明顯的差異.波發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長小或能夠與波長差不多. 10.波的疊加 幾列波相遇時,每列波能夠保持各自的狀態繼續傳播而不互相干擾,只是在重疊的區域里,任一質點的總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兩列波相遇前、相遇過程中、相遇后,各自的運動狀態不發生任何變化,這是波的獨立性原理. 11.波的干涉: 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并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相互間隔的現象,叫波的干涉.產生干涉現象的條件:兩列波的頻率相同,振動情況穩定. [注意]①干涉時,振動加強區域或振動減弱區域的空間位置是不變的,加強區域中心質點的振幅等于兩列波的振幅之和,減弱區域中心質點的振幅等于兩列波的振幅之差. ②兩列波在空間相遇發生干涉,兩列波的波峰相遇點為加強點,波峰和波谷的相遇點是減弱的點,加強的點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時刻的位移都大;減弱的點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時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圖若S1、S2為振動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當PS1-PS2=nλ時,振動加強;當PS1-PS2=(2n+1)λ/2時,振動減弱。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