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復數的共軛復數在復
平面上的對應點在第一象限內,則
實數的取范圍是 .
答案:
7.設,
,則虛數
的實部為 .
答案:0
6.若,則
的最大值是( )
A.3 B.7 C.9 D.5
答案:B
5.等于( )
A. B.
C. D.
答案:B
4.若,則方程
的解是( )
A. B.
C. D.
答案:C
3.滿足條件的復數
在復平面內對應的點的軌跡
是 .
A.雙曲線 B.雙曲線的一支 C.兩條射線 D.一條射線
答案:B
2.若復數
滿足
,則
等于( )
A. B.
C.
D.
答案:D
1.復數是實數的充要條件是( )
A. B.
C.
為實數 D.
為實數
答案:B
(六)、延伸拓展
對文本的鑒賞,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但教材只是范例,我們必須從中走出,拓展開來,進而推動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并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積累審美經驗。因此,我設計了延伸討論的環節。
郁達夫偏愛故都清凈悲涼的秋味,而毛澤東則喜歡秋的“萬類霜天競自由”,可見,在每個人心里都有對美不同的看法,那么你能談談心中最美的一道風景嗎?根據這個問題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我將給予提示,美,可以是一道自然的風景,可以是某個具體的物象,也可以是感動你的某個生活的瞬間。這是一個強調個性體驗和獨立思考的話題,學生既有話可說,又能說出不同的層次水平。
總之,整節課以審美教育為中心線索,貫穿全局.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學能成為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第一步!我的說課結束,謝謝。
(五).設疑討論,體悟情感。
當學生被美景感染時,會更渴望了解景物背后的那一顆心靈,體悟出作者特定的情感.給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究竟是故都的秋只有悲涼之美,還是作者的內心只愛悲涼之美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可謂水到渠成,正是機會.
對此,可給予提示,一是北京秋天各處不同的景色,二是,接近同一時代,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并且,在此重申郁達夫的個人經歷。根據以上提示,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得出故都悲風起的真實答案:清、靜、悲涼,看似是秋天真實的自然色彩,實際上是作家內心情感的投射,是帶著主觀之情去描寫客觀之景的產物。推而廣之,作家的作品,是與他的個人經歷,時代背景,藝術氣質等原因密不可分的。
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深入理解文本,進一步提高了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