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場中畫出的一系列從________到________終止的曲線,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跟_____一致,此曲線叫電場線.
3.矢量性:電場強度是矢量,方向與____________。
2.單位:電場強度的單位為導出單位,為______,符號為__________________。
1.定義和定義式:放人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的比值,叫電場強度.____________表示.其定義式為:_________。
2.電場最基本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電場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力叫電場力.
1.電場:帶電體周圍存在的一種物質,是電荷間__________的媒體.它是一種看不見的______的物質.它具有___________和能的特性.
15.一科研小組對某地區一定區域內的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連續五年的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株/m2)。
年份 種類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豚草 |
0.3 |
0.6 |
1.0 |
1.6 |
2.3 |
龍葵 |
6.2 |
3.8 |
1.5 |
0.3 |
0.1 |
狗尾草 |
10.0 |
9.2 |
8.0 |
6.8 |
5.5 |
(1)在對植物種群密度進行取樣調查時,常采用 法。某同學調查狗尾草種群密度時,隨機選擇了2 m×2 m的五個區域,各個區域內的個體數依次為22、20、24、19、23,則該種群的種群密度為 株/m2。
(2)一個物種的 及遷入和遷出是決定種群密度和種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據調查發現,在2003年前當地并無豚草分布。以上數據表明,豚草在2005-2009年間其種群數量呈 型曲線增長,這樣增長的原因可能包括氣候適宜、空間條件充裕及 等。
(4)調查結果表明:豚草存在著明顯的生存優勢,對于豚草的這種生存優勢的形成原因,有人認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種物質抑制了龍葵等植物的生長。請你利用下列給出的材料及用具,設計實驗探究這一假設。寫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實驗步驟,預期實驗結果并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材料及用具:完全營養液、蒸餾水、龍葵、豚草、錐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驟:
第一步:取一潔凈的錐形瓶,編號為甲,加入適量的完全營養液,取長勢較好的豚草植株種植于瓶中。
第二步:將甲瓶放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養液保存備用。
第三步:另取兩只潔凈的錐形瓶,編號為乙、丙,分別加入適量且等量的完全營養液。
第四步: 。
第五步: 。
結果預期及結論: 。
解析:(1)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采用“取樣調查法”,該方法的關鍵是“隨機取樣”,最后通過計算所有樣方取平均值,得出該植物種群的種群密度。(2)一個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是決定種群密度和種群大小的重要因素。(3)在一個種群剛剛進入一個新環境中時,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足、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種群的數量會呈“J”型增長。(4)本題的實驗目的是為了探究是不是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種物質抑制了龍葵等植物的生長,因此,實驗應控制的唯一變量為培養過豚草的營養液的有無。在實驗中,應注意科學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答案:(1)樣方 5.4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J” 沒有天敵
(4)第四步:取長勢相同的龍葵植株隨機均分為兩組,并分別種植于乙、丙兩錐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養過豚草的培養液,向丙瓶中加入與之等量的適當稀釋的完全培養液
第五步:將乙、丙兩錐形瓶共同放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觀察并比較乙、丙兩瓶幼苗的長勢
結果預期及結論:若乙瓶幼苗的長勢與丙瓶沒有顯著差別,說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龍葵生長的某種物質;若乙瓶幼苗的長勢顯著差于丙瓶,說明豚草根部分泌抑制龍葵生長的物質
14.如圖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觀,乙表示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1)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最重要因素。為了登記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選取樣地,用隨機法取樣,首先要確定樣方面積。系列取樣統計結果如圖乙。
①試寫出該研究的課題名稱: 。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
②圖乙顯示:在一定范圍內,隨樣方面積的增大, 。調查該森林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 m2。
③若選取3個合適的樣方對某種喬木計數的結果分別是n1、n2、n3,則該喬木的種群密度為 株/m2。
(2)導致景觀圖中植物分層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農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復雜的 結構。若要調查景觀圖中森林群落的結構,請寫出主要的調查項目(調查設備略):
①垂直結構:動植物的分層, ;
② 。
解析:(1)群落中物種組成的豐富度是決定群落的最重要因素。要探究某群落中植物物種的豐富度,要用樣方法,從乙圖曲線中看出在S0之前隨著樣方面積的增大,物種數增多。所以當S0時樣方面積是最合適,既能保證物種數較全,又能保證面積最小,取樣方便,求種群密度時應取平均值。(2)圖甲的景觀為上方喬木,下為灌木、草地,造成這種分布的原因是不同植物對光的需求度不同所致,這種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群落的結構主要有垂直結構上的分層現象和水平結構上的差異。
答案:(1)①某森林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研究 樣方法、谖锓N數迅速增多,并逐漸達到最多后保持恒定 S0
③(n1+n2+n3)/3S0 (2)光 垂直 ①不同層次上生物的種類和種群密度、谒浇Y構: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種組成和種群密度等
13.(2010·濰坊質檢)在某一片小麥田中,長有許多雜草,還有食草昆蟲、青蛙、蛇等動物活動。某研究小組對該農田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相關問題:
(1)研究小組要估算該農田中薺菜的種群密度,應采用 法;在取樣時,關鍵要做到 。
(2)此農田中新遷入了一種食草昆蟲,下圖甲是與這種昆蟲種群數量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請說出種群在B點后死亡率明顯增加的原因:
(答兩點)。
(3)請根據圖甲在圖乙坐標系中畫出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將A、D標在縱坐標的合適位置上)。
解析:畫曲線時要特別注意橫坐標、縱坐標的含義,從圖甲可以看出A是起點,但種群數量不是0;D點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對應的是K值。
答案:(1)樣方 隨機取樣
(2)生活資源和空間有限、天敵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要求:畫成“S”型曲線;縱坐標上A點對應起點,D點對應K值。
12.下列關于種群增長規律方面的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在池塘養魚中,最好當魚的數量達到K值時再進行捕獲
②盡量限制家鼠的生存條件以降低家鼠的K值
③適當降低淡水蟹的放養密度可以使蟹的體重增大,提高價格檔次
④為了控制害蟲的數量,可以增大農藥使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在池塘養魚中,使捕獲之后魚的剩余量處于K/2時,種群增長率最大,有利于魚種群數量的恢復。限制害蟲的密度可以采用科學引進害蟲的天敵等方法進行生物防治,因為農藥的大量使用雖然在短期內效果明顯,但同時會污染環境,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答案:C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