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10年南京第三次模擬考試] 20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指出:“現在進一步考慮,和平共處的原則用之于解決一個國家內部的某些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边@里的“某些問題”應指
A.國家統一 B.所有制問題 C.民族關系 D.中共與民主黨派關系
[解析]A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內部問題是國家統一問題。三大改造、民主區域自治制度、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說明所有制問題、民族關系、政黨關系在20世紀80年代都已經解決了。故A正確。
8.[2010年淄博期中考試]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來,特別是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迸發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熱情,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 性成就。這表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②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③有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結合起來
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下的一項政治制度。故排除①。
7.[2010年長沙一中、雅禮中學聯考]2010年的“兩會”期間,選舉法的修改受到熱議。1995年,農民從擁有“1/8投票權”發展到擁有“1/4投票權”,如今則將進入與城市居民 “同票同權”的新時代。新時期,表明中國農村基層民主獲得突破性發展的是
A.《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 B.“依法治國”被寫入憲法
C.《行政訴訟法》的頒布 D.《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
[解析]D 1998年,全國人大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此后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核心內容的村民自治不斷拓展。
6.[2010年皖南八校聯考]“好花終須綠葉扶”,“一支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這些說法最能說明新中國實現哪一項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D.基層民主選舉制度
[解析]C 根據各項民主制度的內容及作用分析可知是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5.[2010年巢湖教學質量檢測]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下列最能直接體現這一規定的是
①以北京為首都
②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③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④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為副主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D 注意關鍵詞“最能直接體現”。五星紅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宋慶齡是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與副主席的構成也直接體現了政權的性質。
4.(2010年江蘇卷)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30人。對上述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A.該屆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B.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C.從此確立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D.標志著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
[解析]B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30人”說明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故正確答案為B。
3.(2010年北京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D.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解析]A 此題考查的是對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新疆維 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題的正確選項是A。
2.(2010年天津卷)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發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論十大關系》 、凇墩撊嗣衩裰鲗U
③《新民主主義論》 、堋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此題可用排除法做。②《論人民民主專政》發表于1949年6月30日,是毛澤東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而寫的一篇論文。它的發表為新中國的成立作了理論、路線、方針的準備,故不符合題中所給的時間限定:“20世紀50年代”,可排除,而選項A、C、D 都包含了② ,所以可得出本題答案為 B。
說明:本資料精選全國各地高考真題和全國新課標地區名校月考、聯考、大市模擬試題,對備戰2011年高考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1.(2010年上海歷史卷)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直接推動了中國社會全面的
A.體制改革 B.撥亂反正 C.經濟建設 D. 對外開放
[解析]B 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打破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對于黨的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的撥亂反正,產生巨大影響。
21.(7分)甲醇是可再生燃料,可以利用天然氣等物質生產,生產成本低,用途廣泛。最近有科學家提出:把含有0.050%CO2的空氣(通常情況下空氣中CO2的體積分數為0.030%,當空氣中CO2的體積分數超過0.050%時,會引起明顯的溫室效應。)吹入碳酸鉀溶液中,然后再想法把CO2從溶液中提取出來,經化學反應后得到甲醇,其構想技術流程如下: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吸收池中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2)寫出合成塔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_ __。
(3)若吹入的空氣體積為33.6m3(標準狀況下),則理論上最多可生產 g甲醇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