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析影響海水鹽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
②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其次近岸海區河流徑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緯度海區還要考慮結、融冰的情況。
最高海區:紅海位于副熱帶,降水稀少、蒸發旺盛、陸上流入淡水少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達4.1%。
最低海區:波羅的海。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有大量淡水匯入;緯度較高,蒸發小、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不超過1%。
5、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
①氣候因素--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氣候因素,即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較低,反之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緯度海區,有暖流經過鹽度偏高;寒流經過鹽度偏低。
③河流徑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匯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另外,高緯度海區結、融冰量的大小(有結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高;有融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低)、海區的封閉度(海區封閉度越強,鹽度會趨于更高或更低)、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等也能影響到海水的鹽度高低。各個因素具有時空不同的變化,因此海水的鹽度高低也具有時空的差異。
4、紅水河梯級開發
(1)區位優勢:亞熱帶季風區,流經云貴喀斯特地形區,流量、落差較大,水能豐富;加之鄰近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廣闊開發前景。同時資源豐富,人口稀少是大規模開發的保障。
(2)開發現狀:將建成西電東輸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橋(黔桂交界)、巖灘、大化(桂)水電站建成發電。
3、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態環境問題:
下游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環境惡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區不斷開墾土地,農業用水急增,加之溫室效應,蒸發加強,導致下游河流水量減少甚至干涸。
2、地下水的問題與保護:①不合理灌溉--土壤鹽漬化--科學管理。
②過量開采--地下漏斗區,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變壞。--及時人工回灌。③保護自流水補給區的自然環境。
1、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①河流單一補給的很少,往往是多種水源補給。②大氣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陸地水體最主要的補給。③冰川對河流和其他陸地水體的補給主要是單向補給,即以冰川融水補給河流及陸地其他水體。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依據水位、流量的動態變化具有水源相互補給關系。
(四)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
1、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生態破壞:生產活動圍墾、濫捕等及自然環境變化引起
2、石油污染和監測防治
主要來源: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污染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線清污方式: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防治:試驗新的原油載運方法,除污船
3、海洋權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制訂: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權限:12海里領海權,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的主權
不足:在封閉、半封閉海域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存在重疊等
瓊州海峽、渤海為我國內海的原因:渤海出口有廟島群島,兩岸距離不超過24海里。
(三)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洋資源類型
(1)化學資源:我國海鹽產量世界首位。
天津、河北境內的長蘆鹽場有平坦的海灘和利于蒸發的天氣(春季),是我國最大鹽場。附近的化工廠的原料之一。
臺灣布袋鹽場:北回歸線附近,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加之位于臺灣山脈的背風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氣溫高,有利于蒸發;臺西平原地勢平坦,有利于曬鹽。
海南島鶯歌海鹽場:熱帶、地勢、背風坡。
(2)生物資源:魚、蝦、貝、藻等,捕撈活動從近海擴展到世界各個海域
我國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為大陸架。
亞洲東部島弧鏈東側多深海溝: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
(4)海洋能源:巨大、可再生、清潔;能量密度小,需采用特殊的轉換裝置。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但也投資較大,效益不高
2、海洋漁業生產
主要漁業國:中、日,魚產品消費量高,市場需求大;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
海產消費多;我國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全國最大。
魚汛:舟山漁場冬季帶魚汛,渤海漁場秋季對蝦汛。
3、海洋油氣開發:一項高投資、高技術難度、高風險工程,國際合作和工程招標是可行方式
勘探:利用地震波方法尋找,通過海上鉆井估計礦藏類型和分布,分析是否具有開發價值海上鉆井平臺--新加坡。
開發:開始于20世紀初,經歷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過程。鉆井平臺是勘探和開采的基地。
輸送:油氣田離煉油廠都較遠,通過船舶或輸油管道輸送
4、海洋空間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海洋環境復雜性和特殊性:多變的氣象狀況和海水運動;深海的黑暗、低溫、缺氧環境;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力大,對工程材料和結構有嚴格要求,投資高、難度大、風險大。
5、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
港口建設:是開發利用海洋空間的主要場所,港口的服務區域稱為腹地,除要有碼頭、裝卸設備等設施外,還要有高效率的運作服務
鹿特丹港的建設:發展早,開通北海運河促進發展,利用中轉貨物發展農礦產品加工和造船,中繼貿易帶動近代工業發展,腹地覆蓋歐盟半數國家
圍海造陸:荷蘭、澳門等
值得注意的幾個海峽:丹麥海峽(格凌蘭島、冰島之間)、卡特加特海峽(北海、波羅的海之間)、麥哲倫海峽(火地島、南美大陸之間)
(二)海水的運動
1、海水運動形式
波浪:風浪是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風暴引起的巨浪,破壞力極大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通常一天觀察到兩次,白天稱為潮、夜晚為汐。杭州灣為三角形海灣,口小內大,夏秋季節夏季風盛行,加劇潮勢,形成錢塘潮。
洋流: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流動,又叫海流,越向深處流速越小。
2、洋流的形成
(1)洋流分類
②按性質:寒流、暖流
寒流的溫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與所經過的海區比,阿拉斯加暖流溫度比加利福尼亞寒流低。
我國大陸沿岸的沿岸流:冬季受偏北風的影響,沿海海水向南流動形成沿岸流(寒流)。
3、洋流的分布
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反氣旋型洋流),北半球順時針、南半球逆時針;
北半球中高緯海區,形成逆時針方向大洋環流(氣旋型);
中、低緯度大陸東側為暖流,西側為寒流;中高緯度大陸東側為寒流,西側為暖流。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對全球影響:調節全球熱量分布。
②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
暖流(比流經地區溫度高)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經地區溫度低)有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沿岸荒漠的形成
③對海洋生物
海洋污染:擴大了污染范圍,加快了凈化速度
目前最嚴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一)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1、地球上的海洋
(1)地球的水庫:平均深度3800千米,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淡水中冰川水、地下淡水最多。人類生活用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2)水循環--大氣中的水源和陸地水的來源
海上內循環:占水循環水量的90%;
海陸間循環:與人類關系最密切,以徑流注入大海。
內陸循環:水汽主要為蒸發與蒸騰,注入內流河與內陸湖。
海陸間水循環,有三個要點需要注意:
一是水循環的場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與陸地之間;
二是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包括蒸發→氣流→輸送→凝結→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通過這些把三種形態的水體連接成為一個相互交換和轉化的動態系統,其中蒸發與降水、水汽輸送與徑流輸送作用更加明顯;
三是水循環的能源,即蒸發、水汽輸送、凝結等環節是太陽輻射的結果;降水、地表徑流等環節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結果。
水循環的作用與意義:是維護了全球水量平衡(通過水循環的各個環節,把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有機地聯系成為一個循環系統,水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一是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換。
二是在地球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
三是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雕塑地表形態。
如:海洋→陸地的水汽輸送量=陸地→海洋的地表徑流量+地下徑流量;海洋水數量不變: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發量+來自陸地的徑流量;陸地水數量不變:陸地上的降不量=陸地上的蒸發量+陸地上的徑流量。
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其循環更新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運用水資源時要做到:合理運用,不能超過水的更新數量;保護水質,免受污染。
(3)海洋是大氣的主要熱源: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
2、海水溫度
海水熱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陽輻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發。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節,各個海區收支并不平衡,低緯度海區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緯度海區支出大于收入
(1)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
(2)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海水的溫度變化比陸地溫度變化小;海洋上空的氣溫變化比陸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熱容>陸地>空氣
3、海水鹽度:單位質量(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質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