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題)下圖為“北半球某區域土地利用狀況圖”,讀圖完成7-8題。
7.該區域土地利用類型轉變的原因主要是 ( )
A.土壤更肥沃 B.熱量更豐富 C.地形更平坦 D.水源更充足
8.區域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將使區域內 ( )
A.年總蒸發量增加 B.地下徑流減少
C.年降水量減少 D.自然災害增多
答案 7.B 8.A
(2009·山東濟寧高三質檢)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回答5-6題。
5.圖中字母F、G、H代表的含義分別是 ( )
A.資源開發、產品消費、廢物排放
B.產業活動、產品消費、廢物排放
C.產品消費、廢物排放、產業活動
D.資源開發、產業活動、產品消費
6.E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 )
①過度開發導致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 ②過度排放污染物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③生產過程導致工農業污染排放④資源開采導致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5.B 6.C
人類社會從采獵文明、農業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人口增長越來越快,對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據此回答3-4題。
3.發展中國家較之發達國家更容易引發環境問題,尤其是生態環境破壞,其主要原因是 ( )
①人口分布不均 ②人口數量大,增長快 ③經濟技術水平低 ④環保法規不完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下列四種生產方式或有關生產的敘述,同人地關系演變的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順序相對應的是 ( )
①輪作,間種,生態種養 ②人口增加,生產以糧為綱 ③馴養野獸,種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3.B 4.D
“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禮記·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義”(《管子》),以上都是我國古代有關人地關系的思想,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中兩句話反映的人地關系思想是 ( )
A.地理環境決定論 B.人類中心論 C.人地相關論 D.人地伙伴論
2.該思想形成于 ( )
A.農業社會時期 B.工業社會時期 C.人類社會早期 D.后工業化時期
答案 1.A 2.C
20.根據要求,發揮想象,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擬兩條標語。要求主題鮮明,構思新穎,角度合適,語言簡明,富有文采。(在10-20個字之間)(6分)
(1)(從學生角度)展現青少年的精神風貌:
(2)(從社會角度)表現對和諧社會的熱情期待:
19.楊先生從海外歸來探親,給家鄉某醫院捐款數千萬元建了一棟住院大樓,名為“懷鄉樓”。當地政府準備在楊先生臨行之際給他贈送一個“懷鄉樓”的模型,請你代政府在模型上寫幾句表達感激與贊揚的話。
要求:①語言莊重典雅;②不超過60字(含標點);③只寫正文,不必署上贈送人及時間。(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1)長橋臥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韓愈《師說》)
(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