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植物的種間競爭中,根競爭與枝競爭之間有相互作用。
為了區分根競爭和枝競爭的相對影響,設計了甲、乙兩種植物的實驗,如圖9-8所示:
①單獨生長②根和枝同時競爭③枝分開,根間競爭④根分開,枝間競爭
實驗結果以單獨生長的植物干重為100%,各試驗結果中甲植物干重情況如下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
10.圖9-7為四種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線,其中最適于在蔭蔽條件下生長的植物是
A.Ⅰ B.Ⅱ
C.Ⅲ D.Ⅳ
|
9.科學家發現生長在高溫、強光照和干旱環境中的植物氣孔關閉,C4植物能利用葉片內細胞間隙中含量很低的CO2進行光合作用,C3植物則不能。
(1)取自熱帶不同生境下的甲、乙兩種長勢良好,狀態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C4
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類型。請利用一個密閉大玻璃鐘罩,完成初步判別乙植物是C3植物還是C4植物的實驗:
原理:
方法:將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種于密閉鐘罩下,給予
條件培養。連續若干天觀察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
預期結果:①
②
對結果的分析:
(2)對于以上的分析,用顯微鏡從形態學方面加以進一步驗證。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葉片過葉脈橫切的臨時切片,用顯微鏡觀察。
結論:如果視野中看到 ,乙是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 ,則乙是C4植物。
(3)研究性學習小組欲觀察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葉片內的位置有何不同,
用碘液對葉片染色后制成的橫切片在顯微鏡下只能看到綠色顆粒,卻看不到淀粉粒,這一操作過程的錯誤是
8.1930年著名科學家魯賓和卡門設計了一個實驗,用同位素C18O2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反應過程,實驗如圖9-7所示,圖中容器內為小球藻懸液。
|
(1)甲圖中的A代表___________,它來源于___________。
(2)乙圖中的B代表___________,它來源于___________。
(3)本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甲圖中供給12mol C18O2,則能產生___________mol氧氣。
7.用高速離心法打破葉綠體的外膜與內膜,基粒和基質便釋放出來,然后做下列實驗:
實驗四:將除去基粒后的上述實驗均處于光照下或不照光處理(即處理1和處理2),兩者實驗結果相同。
分析上述實驗:
(1)光反應的產物中有 。 (2)暗反應的場所是 。
(3)光反應的場所是 ! (4)實驗四證明了 。
(5)上述實驗證明,完成光合作用的基本單位是 。
5.圖9-6是生態系統中由主要生產者所進行的某種活動,試據圖回答:
(1)該生理活動的名稱是 。
(2)它主要是在葉肉細胞內被稱為 的細胞器中進行的。
(3)圖中字母A、B、C各自所代表的名稱是A B C
(4)需要消耗物質A和B的生理過程③的名稱是
。
(5)圖中編號①所表示的生理過程是 。
(6)如果在該細胞器基質中的酶因某種原因而被破壞,
則這一生理活動過程的兩個階段中,最先受到影響的
階段是 。
(7)色素吸收的 能,在這一生理活動過程的
階段,部分被轉移到 中,轉變為活躍的
化學能,再經過這一生理過程的 階段,轉變
為 化學能。
|
請計算10小時內植物體積累葡萄糖的量。
4.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光能的吸收發生在葉綠體的
A.內膜上 B.基質中 C.片層膜上 D.各部位上
3.在做植物實驗的暗室內,為了盡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最好安裝
A.紅光燈 B.綠光燈 C.白熾燈 D.藍光燈
2.葉綠素不溶于
A.水 B.石油醚 C.丙酮 D.苯
1.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據此回答以下三道題:
(1)在此實驗中,薩克斯看到的現象是
A.葉片全變藍 B.遮光一半變藍
C.曝光一半變藍 D.葉片全不變藍
(2)在上述實驗中,薩克斯將綠色葉片先放在暗處幾小時的目的是
A.將葉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葉片的呼吸強度 D.提高葉片對光的敏感度
(3)在上述實驗中,薩克斯對這個實驗的設計具有很強的邏輯上的嚴密性,具體體現在
A.沒有對照實驗 B.本實驗不需要設對照實驗
C.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