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選擇性裁接產生小分子的蛋白質
C.與二者有關的成熟的長度相差一倍 D.二者因翻譯后的修飾而造成差異
A.兩者有48個氨基酸完全相同
B.兩者都是基因的表達產物
(4)下面關于蛋白質和
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 B.
C.
D.
(2)選擇性裁接和編輯作用,發(fā)生在細胞內的哪一部位?
A.核糖體 B.細胞核 C.高爾基體 D.內質網(wǎng)
(3)試推論出下列哪一項為蛋白質合成的終止密碼?
或在不同裁接形式中保留不同組合的外顯子等。編輯是指在翻譯前對前體
上的核苷酸序列加以修改,主要的修改形式包括堿基置換編輯、堿基插入或移除編輯。人的
基因即為堿基置換編輯的一個例子。在肝臟細胞中,
基因表達為
蛋白質(含有100個氨基酸),但在小腸細胞中則表達為
蛋白質(含有48個氨基酸)。在小腸細胞中,
基因轉錄出的前體
上靠近中間位置的某一個
密碼子上的C被編輯為U后,就變成一個蛋白質合成的終止密碼,由此導致翻譯出的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減半。
請根據(jù)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的表達過程包括 。
Ⅰ.真核細胞的某些基因在表達時,先由轉錄成前體
,再經(jīng)過選擇性裁接法和
編輯法加工成為成熟
。選擇性的裁接包括裁掉某一外顯子、保留某一內含子、多種選擇內含子的裁接點、
31.(20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題中的有關問題:
第一步:選擇4只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形態(tài)大小相似的可結群生活的雌性蝗蟲,分別編號為l、2、3、4。
第二步:將l號蝗蟲置于開放的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3號蝗蟲(使蝗蟲不能相互看到),記作A組;將 ,
記作B組。然后,使用視覺、嗅覺兩種刺激分別進行實驗探究。
第三步:觀察并記錄A、B兩組蝗蟲的反應。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若A組和B組蝗蟲均表現(xiàn)出較明顯的結群化行為,則說明視覺、嗅覺兩種刺激都是蝗蟲結群化的有效刺激;
② ;
③ ;
④ 。
問題探討:上述試驗方案能否達到實驗研究的目的?請簡述理由。
。
得分
評卷人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