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域文化的特點:空間性、時代性
二、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
3、地域文化的含義:P42
2、地域文化的形成:人類的生產生活
1、文化的含義:人類活動的產物,形成于一定地域中
3、地域文化對建筑的影響的長期性:以教材P43頁最后一段的例子說明這種影響的長期性主要體現了非物質文化的持久性。
(三)、課堂小結
依據板書扼要回顧主要內容后補述:本節課,我們面對博大精深而又不斷推陳出新的地域文化,只是做了一點淺顯的了解。其目的并不在于要掌握多少知識,而是要學會一種思維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有了這種思維,大家就有了一雙看世界的“慧眼”,用這雙慧眼去欣賞身邊的世界精彩,就能做一個有文化的人。
(四)、布置作業:
收集我國以下城市的建筑圖片:青島、哈爾濱、銀川、北京、西安,分析其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特點。
附:板書設計:
第三節 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
一、對地域文化含義的認識
2、讓學生分組用自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討論的結果:
①一組同學用多媒體演示美國的現代化城市、歐洲古典城市及其現代面貌、中國的皇城及其現代面貌,同時提出問題: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聽取回答并簡潔評價后,歸納小結并填寫在表格相應空格中:影響建筑空間布局、影響建筑結構、影響建筑風格。)
②二組同學用多媒體演示美國的高樓大廈對比歐洲的市中心廣場,引導學生思考:這組圖片所反映的文化差異的表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廣泛聽取回答并做簡潔評價后完成相應的表格填寫。)
⑶三組同學多媒體演示中國園林、西方園林的同時話外音講解中國園林及西方園林各自的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所反映的文化差異的表現及原因后完成相應表格的填寫。
④四組同學多媒體演示東西方宮殿在建筑細節(風格)上存在的差異,中國宮殿建筑的斗拱、飛檐、亭、臺、樓、閣,西方宮殿建筑的噴泉、雕塑,并提問:東西方宮殿的建筑風格的差異反映了怎樣的文化差異?原因何在?學生討論,回答扼要評價后,完成相應表格的填寫(如下表)
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
建筑布局
美國
自市中心向外高度急劇降,然后又緩緩地向郊區遞減。
歷史短,歐洲移民自由傳統,發展中形成了有別歐洲的特征
發展歷史不同
歐洲
市中心廣場、大教堂、事務所,高層建筑在中心以外
歷史悠久,市中多著名建筑,不愿讓現代建筑奪去歷史風彩
建筑結構
中國
圍墻是主要景觀,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
中國地域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開放著稱
中西地域文化差異
美國
絕少圍墻,園林強調整體劃一,均衡對稱,直率敞朗
建筑風格
中國宮殿式建筑的紅墻、黃瓦、飛檐、斗拱,宮廷中的樓臺、殿閣與西方宮廷中的噴泉、雕塑等明顯不同;中國民居“四合院”與西方的花園、洋房、綠籬、草地明顯不同。
東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權的重要地位,西方國家城市建筑表現出教堂占優勢地位。
中西統治權力不同
⑤老師結合同學們邊分析邊完成的上表簡明扼要地作以評價總結后,(承轉)這種影響是長期的。
3、(過渡性設問)地域文化產生于人類活動,那它對人類活動有沒有影響呢?有什么影響?(有!它是形成地域差別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的組合形成地區的特色,語言、宗教、風俗習慣、藝術特點等,豐富和充實了人類地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特點。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人口集中的地區,朝鮮族同胞能歌善舞,節日多穿著傳統服裝,農村屋中砌有一個大炕,街上狗肉館很多等等;而海南黎族苗族人口集中的地區,建有特別的房屋,婦女著花彩繽紛的衣飾,人們在高大椰子樹上迅速爬上爬下,吃著檳榔的人口角鮮紅……
[承轉]地域文化能影響到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也會影響到城市。
(二)、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
2、探索:讀課本P41頁四幅圖,通過對比,能聯想到什么?你知道這幾種景觀是怎樣形成的?(聽取學生回答后,借助多媒體播放:歐洲的城市,中心及其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異不大,相對比較均勻和諧,市中心往往是歷史時期期遺留下來的市民集會的廣場大教堂等,外圍才是高層建筑,反映出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美國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樓,外圍建筑物高度逐漸降低,是典型的現代化城市的建筑風格和道路格局;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蘭教風格建筑――清真寺,反映了該地的宗教文化特點;麗江古城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隨地就勢、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城風貌又有水鄉韻味,處處顯示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四幅圖充分體現了四個地區文化的差異。)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地域文化及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講授新課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