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各國政府和各國中央銀行紛紛出臺緊急救市措施。回答43-45題。
43.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需要各國政府與央行來共同應對。表明①美國推行強權政治與霸權主義②世界各國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③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客觀趨勢④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4.中國人民銀行緊急下調“二率”即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可看作是全球中央銀行聯手對金融危機行動的一部分。“二率”下調有利于①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信心 ②增加居民儲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③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的增長 ④保持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5.專家指出,在經濟高漲階段,直接控制信貸比調整利率更有效。而在經濟回落階段,降息則是最佳的貸幣調整工具。這表明①要學會統籌兼顧方法 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③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同一事物在發展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領導干部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問政于民,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暢通,差額選舉的干部級別越來越高……。回答41-42題。
41.“與網民在線交流”、“官員開設博客”……,黨政干部與網民“零距離”接觸,從網上聽民聲、察民情,有利于①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②完善民主決策的機制③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④網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
42.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行政機關對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信息、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情況主動公開和重點公開。政府信息公開 ①可以提升政府的公眾信任度②徹底根治以權謀私的腐敗問題③增加老百姓的知情權、監督權④是指政府的所有信息全部公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回答38-40題。
38.農民增收困難,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原因之一是:市場經濟的各種要素從農村往城里流,勞動力、農村資金大都被城市吸走了。這種流動表明①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 ③城鄉收入差距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④農民增收難問題是現代化進程中難以化解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39.十七屆三中會會認為,我國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實現這“三最”,需要增加國家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國家財政對“三農”的投入主要屬于財政支出中的
A.社會保障支出 B.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
C.經濟建設支出 D.科教文衛事業支出
40.“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體現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多樣性
B.世界的本原是客觀的物質世界
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D.系統的基本特征就是內部結構優化
37.搞改革開放,中國人的頭腦是清醒的:我們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借鑒但不照搬西方的模式,因為①任何成功的模式都必須適合國情 ②西方的模式是與我們完全對立的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 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解決矛盾的關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年改革開放,30年滄桑巨變。“中國模式”越來越吸引人。回答33-36題。
33.30年來,從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到多種經濟成分各顯神通,我國形成了基本的經濟制度是
A.各種經濟地位平等,共同均衡發展
B.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C.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要的發展載體
D.民營經濟主導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基本制度
34.30年來,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推動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
A.團結統一、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B.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C.剛正淳樸、寬厚善良的民族精神 D.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35.改革充滿艱辛與曲折,開放也非一帆風順,但中國人沒有遲疑與停滯,前進的步伐越走越鏗鏘。因為我們堅信
①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性的 ②改革開放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
③改革開放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④改革開放事業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6.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大,國外關于“中國模式”的議論也越來越多。這表明
A.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得到提升
B.“中國模式”受到國際社會普遍非議
C.“中國模式”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D.議論“中國模式”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
“百花報沃土”,是中國文聯負責同志對“文化下基層”活動的生動概括。回答31-32題。
31.本著“為了大眾”的文化下基層活動,反哺了文藝創作本身。只有文藝工作者真的雙腳踏在泥土上,才能創作出讓基層群眾產生共鳴的優秀作品。這表明文化創新的源泉是
A.藝術工作者的構想 B.文化工作者的創作
C.群眾社會實踐活動 D.文藝工作者的構思
32.不僅要為基層“送“文化,還要在基層“種”文化。文化部一直把“文化扎根”作為文化下鄉的重點內容。因為只有“文化扎根”
A.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文化消費的需求
B.文化下鄉的最終目標就能實現
C.農村經濟就能得到持續快速的發展
D.才能制止農村人口大規模轉移
30.恩格斯曾說:“商業日益變成欺詐。革命的箴言‘博愛’在競爭的詭計和嫉妒中獲得了實現。賄賂代替了暴力壓迫,金錢代替了刀劍,成為社會權力的第一杠桿。……總之,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副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這段話準確揭示了
A.后現代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B.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C.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D.社會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29.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福利經濟政策,國家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過程,使社會上“弱勢群體”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極端貧困的現象。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政策源于
A.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社會化
B.羅斯福新政中的社會福利措施
C.二戰后的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D.歐共體勞務、資本的自由交流
28.德國法西斯頭目戈培爾在他的日記中寫到:“1939年初,元首有個更大的計劃。這個計劃的實施,是《慕尼黑協定》的擴大,將使帝國處于更有利的地位。”這個計劃是指
A.吞并奧地利 B.割占蘇臺德地區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進攻波蘭
27.列寧說“這個同英法對立的是另一個資本家集團,這個集團更加兇惡,更加野蠻。這個集團的資本家走進資本主義宴席的時候,席位已被占光,但是他們采取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方法。”這個采用野蠻手段的“資本家集團”指的是
A.三國協約 B.三國同盟 C.國際聯盟 D.軸心國軍事集團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